一进去,纳兰公子他们便从里面拨开门栓,把被打晕的四人,拖进府中。
谭嗣同则朝里面走去,轻声唤道:“陈叔,陈叔。”
自从谭嗣同父亲当上湖北巡抚后,谭家在北京的老宅便只剩下陈管家和两个仆人、一个丫鬟。
“是少爷!”
“啊,少爷你回来了。”
一会,陈管家四人举着油灯走了出来,看见是谭嗣同,不禁又惊又喜。
陈管家更是泪流满面,但看见我们七人半夜回来,又十分疑惑,拉着谭嗣同的手,问个不停。
“陈叔,今晚的时间很宝贵,我来不及解释。大家先过来帮忙吧。”
“好的,少爷。”
我们几人随着谭嗣同,来到一间房子里。
房子里并无他物,放的正是强学会以前印刷《万国公报》时,用的印书机和发电机。
记得当时,这两样机器,是翁同龢让户部专门拨款,从洋行里买来的最好的西洋货。
没想到,三年后,又重新用上了。
这两部洋机器,也就谭嗣同、我和康寿延懂得摆弄。其他人也只能打打下手。
过了一会,两台机器终于运转了起来,可是声音有点大。
“复生,先停下来。这样下去可不行,会把左邻右舍吵醒的。”
“那怎么办?”
“陈管家,你们去找些衣服、被子之类的,把门窗再遮严实一些。这样的话,外面听到的声音会小很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的,我们马上去找。”
门窗被衣服、被子捂严实后,确实起到隔音的效果,但也让屋里热得慌。
漫漫长夜里,我们几人一边印书,一边流汗。差不多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停下机器,出去透透气。
到了辰鸡鸣叫时,我们已经把《告国民书》印刷、装订了四千多份。
谭嗣同关了印书机和发电机,打开门,走出去,伸了个懒腰。
“复生,走吧。我们回去镖局吧。天快亮了。”
我走出来,看着外面,天色已呈现出朦胧的鱼肚白,便劝道。
“不回去了,我现在就要把《告国民书》沿街发出去。”
“啊!”
“你们不要劝我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谭嗣同回头看了一眼印书机,继续说道:“我们闹出这么大动静,深夜来印书,却只有这次机会了。明天,或者是今天下午,清廷就要查封这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在他们抓到我之前,把《告国民书》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