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他在南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二来,他在南洋,仅凭着讲学,就能获得国主们的大量赏赐,收益极其惊人。
如此名利双收,不是每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吗?
至于在大夏,还是南洋,在这庞大的利益面前,还重要吗?
让众人震惊的是。
南洋的国主居然送给王孝儒十万亩土地?
那可是能够产三季稻的良田啊!
他们难道全都是冤大头不成?
“十。。。十万亩地?”
王致远听到这个数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也太夸张了!
等同于大夏一个县的面积了。
王家辛辛苦苦坑蒙拐骗,用各种手段兼并土地,也远远没有十万亩地。
要知道。
其实,王致远一直都瞧不起王孝儒,认为他就是个书呆子。
现如今。
这书呆子,靠着在南洋讲学,居然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坐拥十万亩地的大地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人生无常,变幻莫测!
诸葛云恍然大悟,道:“王太傅,在南洋,居然成了大地主!难怪,他在信的结尾提到,可以来王家人迁徙南洋,替他来管理这些土地。。。”
听到这话。
王致远心如死灰。
他本来能指望的,只有王孝儒。
结果,王孝儒在南洋发迹,有了大量土地,虽然可以雇佣当地土人来种植,却苦于没有人管理。
要知道,管理土地,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少,王孝儒这读书人,不擅长干这种事。
于是王孝儒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王家人,期望他们能够迁徙南洋,来帮自己减轻一些压力。
总而言之。
王孝儒并未向皇上求情,期望他网开一面,免除王家人迁徙南洋的罪过。
恰恰相反。
最希望王家人迁徙南洋的,正是王孝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