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福站在街头,手里拿着一份小小的号外,不停地颤抖,仿佛这张纸有千斤重。
他的心空落落的。
那一次驱邪,另一个他已经被驱走,只剩下安世最忠诚的追随者杨小福。
可是看到故乡的噩耗,他平静的内心再起波澜。
正在发呆的时候,他的肩膀被人重重地拍了一下,回头一看……是笑容恶劣的杨应龙。
同姓之间,相爱相杀。
杨应龙笑道:“看你像丢了魂似的,被马撞到可不要讹人!倭国京都失守,算亡国了吧?”
“没有。”杨小福说,“本来京都就已经号令不了谁,就算失守,也只是一个城陷落而已,跟其他任何城池陷落没有两样。”
“你说没有就没有吧。”杨应龙拖着杨小福到路旁,“依我看倭国归顺大明,成为大明的一个省不是挺好?”
“你想播州改土归流?”杨小福反问。
杨应龙目光一跳,又笑着说:“也不是不行啊!”
识时务者为俊杰,他现在只想喊隆庆皇帝“爹爹”!
“倭奴又丑又坏,归顺大明,朝廷还未必要呢!”人群中传来一声议论。
接着又是一阵附和声和哄笑声,比过年的庙会还要热闹喜庆。
杨小福停住脚步望过去,没找到说话的人。
他想反驳,倭国有好人有坏人,并不是全都丑陋,也并非全是倭寇。
可在这种气氛中,反驳很可能被人围殴……罢了!不必解释!
大捷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全城,向全国各地蔓延。
此时恰逢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等西洋国家来贸易,有获准进京朝贡的,都跟着凑热闹上表恭贺皇帝。
当然,贺表是请翻译代笔。
隆庆皇帝兴高采烈,单独召见首辅高拱。君臣说着悄悄话,回忆这些年的种种不易,说了两个时辰。
到最后,高拱都落泪了。
陛下真是太不容易!
不动声色地谋划如此大战,直到捷报传来,保守派才确切知道战况。
天天装钓鱼佬,一定很辛苦吧?
文武大臣也吟诗作赋,挑尽所有好词夸奖皇帝“武运昌隆”,简直要跟洪武、永乐看齐。
皇帝勉强压制住得意,冷静地让相关部门起草诏诰,封赏有功的将领,派出特使到倭国山口县,签订《马关条约》。
礼部写好圣旨,呈隆庆皇帝过目后,用六百里加急送往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