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我不会认错人的!”
“这是哪家的马车?”那个男人看了一眼马车,问着身旁的人。
“刚刚过去的?那是吏部侍郎杨大人府上的,你没见那车上写着‘杨’字嘛!”路人看了一眼说道。
“吏部侍郎杨府?”那男人重复了一句。
那个妇人和男人相互看了一眼,男人说:“这么大的京都,居然让我们碰见了,现在知道她们在哪家了,等有机会了,我们去找她们!”
“嗯!”那妇人眼睛含泪答应着。
“这杨侍郎府上,高门大户宅院深深的,也不知道能不能见得到!”那个男人想了想说道。
“咱们一定要找到她们!”那妇人眼泪流了下来,摇着男人的胳膊恳求着说道。
“等我想想法子!”那个男人用拇指给妇人擦着眼泪,说道。
“好!”妇人哽咽着点头。
马车走了约有一个时辰,停在了延福庵的门外。
车停稳后,陈幼筠先下了马车,拿下了车上的脚凳。
烟雨、秋雪扶着老太太踩着脚凳下了车。
喜鹊扶着林嬷嬷也下了车,走到老太太身旁。
一众丫鬟们都站在了老太太身后。
听到动静的华道婆,迎了出来。
“见过老太
太,最从您打发人来说今日要过来,庵里就闭门谢客,打扫干净,专等着您过来了!”华道婆见了老太太,笑着说道。
陈幼筠在一旁打量着华道婆,四十出头的年纪,面貌寻常,只是一双眼生的好,十分明亮,衬的整张脸都活泛了起来。
老太太见了华道婆,并没有很欢喜,也不怎么寒暄,只微微的点了点头。
华道婆并不见怪,脸上神情不变,直接引了老太太一行人进去。
延福庵建在京都城外,坐北向南,占地十五亩。
进入山门,左右两边为大型佛教碑廊。左边为禅宗三十三祖画像及传法偈,右边为“释迎牟尼应化事迹”及高僧大德墨宝。
庵内曾有释迦舍利塔,塔九层,为木塔。
“珠宫幽邃,遥瞻丈六之光;窣堵凌云,依稀尺五之上。”
木塔后遭火灾,又重建砖塔十三层,高一百六十余尺。
塔为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
塔身上下十三层,塔内中空,有踏窝可攀登而上。
塔的第十层向南有门,俗称“南天门”。出南天门,由塔外再向上三层,可直达塔顶。
一首诗云:“净扫舍利塔,顶礼比丘尼;护持千万劫,心与白云齐。”
在塔的正前方,距山门数米远,有一大型放生池,占地二亩多,碧水盈盈,清澈见底。内有金黄色、米色、红色等各种各样的金鱼及其它鱼类数千条,自由自在地游动。
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横跨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