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曹阳也是同意林城的扩张方案,道:“南山电池那边根据各个客户的项目预测数量,该投资的就大胆的去投资,不用纠结。”
更多的时候是各家公司的产能出现过剩,大家都在想着怎么扩大市场,消化产能呢。
“不过有些客户的台数给的比较夸张的话,你们可能需要考虑一下如何规避风险。”
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手段都会快速的用上来。
“到时候就算是产能有富余,首先也是其他公司的富余,我们的产能应该还是可控的。”
曹阳这话还真不是瞎说的。
考虑到现在的电动车行业虽然发展的很快,但是跟十年后相比还是有巨大的差距。
实在是让人不知道如何去形容。
“在华夏,任何一个行业的产能紧张都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顶多过个两三年,我们的电池产能就能满足要求了。”
就算是稍微压缩一下,两年时间也是正常的。
这玩意什么概念呢?
前几年许多电池厂家都在为自己的产能消耗而烦恼。
至于原本就是在电池行业厮混的公司,那就更加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了。
“我估计今年新增的电池产能,指不定比得上去年之前全国的累计产能呢。”
只要大家看到某个领域很能挣钱,产品供不应求,那肯定是会一窝蜂的冲上去。
哪怕是有现成的产线,最终也是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搞定。
甚至就是特殊钢这种高端的产品,价格大多数时候也都是比不过有机蔬菜。
不少人可能都听说过这么一个有趣的钢铁产能排名。
没有这方面的工厂的企业,会想方设法的搞定相关的瓶颈。
“是的,不过哪怕是能够预估到这种情况,我们的产能还是需要快速的扩张的。”
动力电池这个东西,正常来说是不至于出现产能不够的情况。
“特别是某些客户的电池包的规格比较特殊,甚至电芯都是专用的情况下,我们要是为他们投资专门的生产线,甚至是工厂的话,不说挣大钱,至少要有保证不亏钱的方案。”
曹阳的这个担忧不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你现在跟我说一个项目一年的需求是10万辆,这基本上就需要差不多五六GWH的产能,都可以修建一座工厂了。
这个时候,我要是专门给你修建了工厂,到时候你一年就卖了几千辆,甚至几千辆都卖不出去,那怎么办?
我这个工厂岂不是白修建了?
土地不要钱?额,可能真的不要钱。
那设备呢?
设备总是需要钱的吧?
还有招募的各种人工,这些都是成本。
要是没有任何的保障,南山电池把所有的风险都承担了的话,显然是有点不正常的。
所以曹阳才专门提醒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