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啊你,太心急。”
周秉文笑看着周蓉,“他们现在有好几个,都考上了大学,还给我写信报喜呢。”
“太牛了哥,你的教学水平是这个。”
周秉昆连忙对他比大拇指。
“还行吧,哈哈哈。”
周秉文笑着说道。
一九五六年,整个京城,周秉文最先办的扫盲班,在文件下来之前,他就办起了扫盲班。
他教过的学生有很多,期间也有很多人放弃,也有很多人坚持。
这里面有工人,也有窝脖儿,有街道办的工作人员,甚至也有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
哪一行哪种身份的学生都有。
当年居委会大娘有句话真没说错。
那个年代,文盲率真的是太高了。
各行各业,都有着大量的文盲。
转眼之间,二十多年便过去了。
可文盲还是有很多……
周秉文有时候就在想,要是中间要是没出岔子的话,二十多年啊,早就扫除了很多文盲吧?
“秉文哥,你知道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吗?”
周蓉笑看着他,问道。
“是什么?”
周秉文好奇问道。
“当老师呀。”
周蓉说道,看着窗外,“我打小就崇拜你,尤其是你办扫盲班的故事,我最喜欢了。”
周蓉说完,周秉文沉默了。
他还记得,周蓉刚下乡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停地往村民家里跑,劝说村民,让孩子读书,跟她念书。
周蓉苦口婆心的劝村民,让他们的孩子读书,自己则办起了学校。
当时她来城里找周秉文的时候,还开心的问他,该给学校起个什么名字。
周秉文说,不如就叫晨曦小学吧,早晨的光芒,总会驱散黑暗,孩子们总会有充满希望的未来。
据说,周蓉走了以后,晨曦小学就被一位从南方来的女知青接手了,对方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在帮着村子里的孩子,让他们学习。
“你知道明年我想要干的微不足道的小事第一件,是什么吗?”
周秉文笑着问道。
“做生意?”
周蓉好奇问道。
改开了,其实内地部分地区,已经可以试着开始做生意了。
不过,因为港岛那边最大的集团没有动静,所以大部分港商都没有想过要投资内地。
原因很简单,娄氏集团今年一直在处理家族的事情,自顾不暇呢。
周秉文处理完集团内忧外患之后,他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不影响娄氏集团利益的情况下,酌情在内地进行投资。
为了这事,真的有不少人,上课的时候去找他谈话,吃饭的时候也想找他谈话,就连平时在家歇着,也有人想找他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