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
朱元璋大怒。
“如此荒唐的话,你是何居心?难道盼着皇太孙的不好?”
“臣不敢。”
未来的万历皇帝,同样不承认自己有易储之心。
但是他和朱元璋不同。
他的旨意,经过内阁才“合法”,那么官员可不管万历皇帝嘴上怎么说。
反正对太子不利的政法,是发不出去的。
大家心照不宣。
明初不行。
朱元璋的旨意是合法的。
官员对抗不了皇权。
而朱元璋又不承认他有易储之心,导致官员们更加无力应对。
虽然越来越多的官员,深信朱元璋有易储之心,但是朱元璋信誓旦旦说自己没有。
面对这种局面,很多人心里怄的要吐血,他们不能为皇太孙据理力争。
总不能皇太孙如今好好的,他们却坚持说皇太孙要被换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官员上疏。
“储君安,则朝堂安,朝堂安,则天下安。”
“皇太孙出阁以来,以仁孝名满天下,为天下万民表率,不可轻动。”
……
这些奏疏对于朱元璋一点杀伤力也没有。
不久后。
朱棣开始在京城抛头露面,身边有锦衣卫护卫,主要在禁军中接见各个将领。
这下子。
就算是瞎子,都知道了圣人有易储之心。
无论京城的局势如何。
对于地方上来说,特别是北境。
山西还是陕西,又或者河南,山东,反正各个地方的官员躺平了。
总之。
北平新军一点压力也没有。
各地的县城一切照旧,最大程度缓解了北平军事压力。
朱高炽收到了旨意,这回确认无疑,也明白了未来的方向,立刻派军入河南,陕西,山东。
二十五营。
三营入河南,三营入山东,五营入陕西,在陕西行都司与陕西交界出。
“宋老将军何时去北平。”
“老夫这就动身。”
骠骑将军宋晟,没有丝毫的抵抗,新军接管了陕西行都司,整个北境没有了其余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