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重工创办的时候,机会我错过了。”
“开平,大宁开发建设的时候,我又错过了。”
“如今四省大开发,我不想再错过。”
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需求。
北平布政司。
一名吏员和家里人商量后,辞去了自己的差事,开了一家布行,专门从事去南方采购布料,卖给本地成衣铺子。
什么土地矛盾。
一夜之间,被朱高炽发表的政告书,引起的巨大社会轰动给掩盖下去了。
以亿为单位的发开项目,谁还有心思去关注几百元,几千元,几十万元的土地项目?
六年下来。
北平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模式,那些聪明人都明白了该怎么做。
……
太荒唐了。
一夜之间。
全国的商人跑来了北平,不只是大明的,连朝鲜人都来凑热闹了。
北平的中秋盛典即将开始,而全国的商人们跑来北平,让北平的百姓又感受到了一把,政告书上说的
除了有特殊原因的,基本上各个商行的东家,收到了消息后皆赶来北平。
他们要仔细了解下细致的章程。
这个项目如何分工,如何施行,详细的计划是如何,会有延伸的项目。
大商行想要拿下大工程,小商行想要跟着喝汤,更多的创业者们想要搭上这趟史无前例的“列车”。
大商行有大商行的计划,小商行有小商行的计划。
在朱高炽发表的政告书的
合记随后就召开了合记全体东家大会。
张薄站在会议中心,在他的前方是一块大黑板,他拿着粉笔,仿佛一名教书的先生。
“通过土地改革,几个月来,北平释放了至少四五十万人口,这四五十万人口多数被中华重工吸收。”
“在北平我们是绝对抢不过中华重工的,但是我们还有机会,山西与陕西,因为有各个建设集团和军户经济合作社深耕了数年,所以这两地我也放弃。”
“山东,河南,这两块地方才是我们的发力点,趁着中华重工的影响力不够,我们要先于他们一步抢人。”
“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大家,未来的竞争核心是工人,谁家抢夺的工人越多,谁家就能在竞争这条道路上,超过同行同业。”
没有人怀疑张薄。
张薄是他们的财神爷。
这家成立两年的商行,给了无数中小商人机会,正如商行的招牌,合力抱团从大商人手中抢商机。
靠着张薄的才能,才两年的合记开发综合集团,已经成为北平的顶级商团之一。
在座的东家们,自身的资产至少翻了五六七八倍,还有翻了十几二十几倍的。
不过合记是成立于北平的一家集资商团。
比起徽商建立的商团,江淮商人建立的商团,盐商建立的商团,还有广东福建商人,合记有自身的优势,却也有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