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末时,红巾军长征进入了高丽,打的高丽国王南逃,高丽京城都被红巾军占领了。
李成桂就是在与红巾军的战争中壮大起来的军阀。
在红巾军失败后,李成桂也成为了高丽有名的将领,手里的实力是当时最强的一批。
元末明初,奴儿干很混乱。
在大明和高丽的两个选择中,奴儿干司的蒙元残留势力,最终选择归顺大明。
这就让高丽很不满了,派大军要攻打奴儿干司,结果李成桂率军反叛,最后覆灭了高丽。
灭了高丽后,
在未来的朝鲜历史书中,对李成桂是批判的,认为此人阻挡了高丽吞并奴儿干的脚步。
“高丽虽灭,但贪图奴儿干都司的人还有不少,并且担任朝鲜的高官。”
“郑道传此人是实力最大,朝鲜大王最信任的勋臣,鼓动要求朝鲜发兵奴儿干,国内得知此事后,圣人下旨让朝鲜送此人到大明受审,但朝鲜并没有遵旨。”
朝鲜认大明为宗主国,因此被称为王。
经过解缙对当下朝鲜局面详细的解释,朱高炽结合自己知道的大势,已经明白了问题的所在。
现在的朝鲜,虽然大体上不敢抵抗大明,但局部对领土还是有野心的。
“什么朝鲜,以后还是叫高丽。”朱高炽当即说道。
平安道和咸镜道,他不认可归于朝鲜。
未来的朱棣也是不认可的。
但是辽东的人口太少,而平安道和咸镜道离朝鲜太近,包括现在的朝鲜大王就是出生于咸镜道。
因此朱棣说:“朝鲜之地,亦朕度内,朕何争焉?”。
这种策略属于力有未逮的形势下搁置争议。
但一直到清朝后,清朝的统治者与朝鲜划分边界,正式规定咸镜道和平安道归于朝鲜。
其实问题都不大。
只要中华一直强盛和发展,整个东方都属于中华的宗藩体系。
偏偏中华落后了,西方列强割据了中华的宗藩体系,那么问题就大了起来。
中华在近代失去的很多,宗藩体系的失去,其实也是非常重大的损失。
朝鲜恢复为高丽,那么朝鲜现在的咸镜道和平安道,就属于他们侵占的土地。
“要不要和京城沟通一二?”解缙提醒道。
“京城太远,既然我在北方,北方之事就有我来做主。”朱高炽摇了摇头。
“那小王爷是要对朝鲜动兵吗?”
解缙问道。
朱高炽却犹豫了起来,没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