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483章 原来圣人在学习(第2页)

第483章 原来圣人在学习(第2页)

景清心中明悟。

圣人有易储之心,并不是因为新军的强大,看来圣人很早就对北平有关注。

景清猜到了根由。

“可惜。”

朱元璋遗憾的说道:“应天府的铁道还没有通车,物资流通的成本太高。”

“否则不光工地上的伙食可以追上北方工地的伙食,新城区的修建速度和成本,也能成倍的降低。”

“漕运的成本应该不算高。”景清说道。

为何江淮地区经济好,因为江淮地区的河道发达,运输成本比北方要低。

“运河的运力限制大,而且运输成本高于铁道的,幸亏上海去年开了海运,否则成本还要更大。”

朱元璋倒不反对海运。

明朝的禁海与清朝的禁海是两回事。

明朝官方对外的贸易,以及与各国的往来,乃至通过海运向辽东运送物资等都没有禁止。

包括洪武年,山东向辽东供应物资走的就是海运。

例如早先朱元璋派去辽东担任总兵的杨文。

此人历史上洪武二十六年就是出任海运总兵,率领京城卫将运粮到辽东。

包括开国功臣靖海侯吴祯、延安侯唐胜宗、舳舻侯朱寿等人都曾“总舟师”由登、莱转运粮饷物资到辽东。

并且“岁以为常”。

也就是海运定为常例,乃至到了明末崇祯时期,同样是由海运供应辽东。

明朝禁海的目的是为了防备外敌,防不胜防的倭寇,漫长的海岸线很难防备。

手段温和,有明确的规定。

总体来讲,这项措施是出于大国的综合判断,对于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危,政府有详细的计划。

在整体上,人们和国家是一致对外的,受到的效果是由两者共享的。

此时它们是一个共同体,在国受到威胁的时候,个人利益势必要向集权利益低头,属于无可厚非的举措。

清以防汉为主,对内手段残酷,禁锢思想,禁锢科技,畏惧火器发展,叫做闭关锁国,防备外来的思想冲击。

把明朝和清朝的禁海混为一谈,绝对是无知,或者居心叵测,不是一个立场的思想。

“铁道的作用的确令人惊叹。”景清虽然没有乘坐过铁道,应天府的铁道还没有通车。

但是铁道的威力,已经没有人反对。

去年北平新军闪击太原,今年十万大军一点“动静”都没有,突然从山东与河南两方面悬于应天府头上,都是因为铁道。

而铁道对于经济的作用,官员们又不是傻子。

明朝地方的大户们死抓海贸不放手,他们能不知道经济?

“景君颇有才能。”李道信笑道。

圣人虽然没有开口挽留景清,但是李道信跟随圣人这么久,圣人的举动,李道信如何看不出。

景清识大体,严律法,在都察院做事一向恪守成规不讲私情,李道信知道圣人喜欢景清。

三人吃过饭,也没有离开工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