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提问。
来人认可的说道。
比起那些人,此人虽然讲的通透,可也不算十分出彩。
“以皇太孙的英明,绝对不会看不到这点,把宣课司和通课司联系起来,并且升格为六部平级,就已经证明。”
“还在推选中。”
人们穿着短袖工装,脚上穿着皮鞋,戴着工字帽,有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熨烫的整齐。
朝外的墙壁,上面的玻璃窗后的帘子全部拉开,日光从玻璃窗透进厅内。
宽广的大厅,并没有沉暗,反而照耀的明亮,每个人坐在座位上,全部记着笔记,可见人们都在用心听课。
“对高级官员之选任,唐代五品以上由宰相提名,皇帝任命,称“制授”;宋代高级官员由中书门下政事堂“堂除”。”
那人一脸的感叹,说道:“人啊。”
“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组织,以及中华重工上下游产业链的税收,并不是问题。”
与朝廷官员一样,通过考满、考察制度进行升迁,不同的是,官员需要异地做官,而吏员可以使用本地人。
那人点点头。
“我朝吏部用人权之广泛,可谓空前绝后。”
“因为这些机构和单位,他们的盈利本来就是用来发展社会,提高工人福利和工作环境,以及上交大明,为大明的发展做贡献。”
经常参加的培训会,以及他们所处的位置,使得他们的素质,已经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培训者们或多或少清楚,但不如台上讲师说的透彻,人们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那人介绍了一番。
然后分去各衙门工作,从最初的办事员开始做起。
“不过呢,有我们各家粮票银行的配合,与兄弟单位们的协助,我相信两税司的工作,一定会顺利落实下去,为大明的建设打造坚实的根基。”
“这倒是,机会难得。”
讲师点了刘通。
考举的地点,就在科举的地方。
“还有京城的宣课司,与我们北平地方上的通课司,联合试点成立,直接升格到与六部平齐的地位,说明了什么?”
“在廷推中,基本原则是“九卿共之,吏部主之”,吏部是当仁不让的主导者。”
“周管事。”
培训者们虽然不是高层,可他们是各组织的中间力量,支持起各组织运作的核心。
人们纷纷鼓掌。
“吏部分为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司,每司下设若干科。四司中以文选、考功二司最重要。文选掌官员选任,考功负责官员黜陟之典,即考满、考察。”
讲师并没有觉得意外。
报名者需要出身清白,有三位以上的,同样出身清白的邻居作保,身体健康,其余不限。
“根据我的了解,两课司还会有自己的执法队伍,可见赋予的权力会有多强。”
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又何尝不是为自己铺路呢,明白其中的道理,谁都不会放过表现自己的机会。
粮票银行总部召开的培训大会,由各个组织的管事级别以上的干部参加。
周通笑道。
“我朝吏、兵二部尚书等重要职位的人选,主要由皇帝特简和廷推两种途径,其余九卿等高级官员,则例由廷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