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给予军户各项优待的同时,朝廷仍然有义务召集军户服兵役,如果有强制要求的时候,军户没有权利拒绝。”
老者拦住了儿子。
就是六郡的良家子构成的。
“你们不要过来,不然我就要射箭了,伤了谁,死了谁,到了阎王那里别埋怨。”
军户们自己种田,比谁都要上心,他们只需要听农业技术人员的,并不需要听别人的。
在人工工钱涨价,许多商品也有价格上调等局面下,粮食的收购价依然保持不变。
“嘶。”
“周大官人,你要想清楚,是否要牵连自己的孩子们。”
家庭富裕,能文能武,更有家传的兵事本领,养出来的都是拿得出手的人才。
院子里的老者浑身颤抖。
吏员见过北平的大片井制度,笑着解释有那些农机,靠着农机的帮助,人的耕种能力大大的提高。
“什么好圣孙可行三代,我看啊,圣人活着的时候都要维持不下去,圣人真是老糊涂了。”
百户同样没有什么权力了。
巡检丁差心里暗苦。
伤了他,他后面还有更多的巡检官。
当巡检司告知会收没家宅以及祖田,胳膊扭不过大腿,最后还是交足了罚金。
可他并没有过多的举动。
关键是百户和千户都不在世袭。
这条政策虽然严厉,军户们却没有意见。
军户们纷纷露出羡慕的眼神。
大片井制度可不是为了让军户们成为人上人的,他去北平培训过,深知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周大官人,你私下收粮卖粮,巡检司已经证据确凿,跟我们走一趟。”
基层人员的扩充,让五军都督府能往下施行管理,而不是以前那样的,主要以地方卫司衙门自理。
“头。”
巡检官不等了,准备带着兄弟们硬闯。
“主动跟我们走,只追究当事人,其余人只要参与抵抗的,违背了大明律,全部受到牵连。”
但是没有片井长,许多事情就需要要他们各自去办理,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老者的儿子,也不敢真伤了官差,见吓不住对方,一脸的气愤,狠狠盯着巡检官。
按照北平的片井制度成长起来的良家子,百户已经想不出未来会有多么强悍。
八户一片的军户们,由他们自己推行出来的片井长,只要有一户不同意,哪怕八户中没有片井长,也不会特意的指派。
他们怕的是饿肚子。
“爹,咱们不怕他们。”老者的儿子宽慰道,不过十几名巡检丁差而已。
巡检官手里拿着短铳,其余的巡检丁差们也纷纷拿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