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图谋不轨,欲加害圣人。”
他现在老了,权也放了,国事不管,还能干什么?好不容易才有个让他喜欢的爱好,否则他一天里就闲呆着不成。
还是自己保守的猜测。
胡广三言两语说出了关键。
办了许多的事情,什么人敢对抗过?
既然为父,就不该仇视子女。
天下有多少对自己不满的人呢。
“有人敢打皇爷爷的主意?”朱高燧惊讶的合不拢嘴。
乾隆为何杀害上奏三条治理良策的大臣,因为乾隆不认为自己是天下的君父。
众人看向朱元璋。
洪武三十年的事情,自然说的是南北榜案。
所以朱高炽不会像清朝一样治理国家,以杀戮来治理内部矛盾,而是选择以治理问题来解决矛盾。
有个人在沿海打工的时候,因为与人发生矛盾,用刀刺了一个人,换了一个地方,过了二三十年。
并且位置很关键,能知道许多寻常官员不知道的消息。
不知道的时候可以不问,既然知道了,必然要问,这才是忠心的表象。
只要圣人出了意外。
如今朱元璋旧事重提,可见他内心的愤怒有多深。
“见过了。”
后世在网上看到的故事。
君代表民意,根据民意来惩治内阁。
所以朱高炽并不想通过杀戮来达成治国方针,而是用互相妥协的手段。
朱高燧长大了,更加的深沉。
皇太孙名不正言不顺,反而是最有利的时机。
根据皇太孙的调令,北平的朱高燧南下。
明年年初,安南也要开始闹事,正好让朱棣和朱高煦父子俩去收复安南。
自己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大哥把弟弟从北平急招来,肯定有什么大案吧。”朱高燧急迫的问道。
然后朱元璋杀了张信,流放了刘三吾等官员,然后亲自下场,全部点了北方人,所以又被称为北榜。
黄淮忙急忙慌的走了进来,没有一丝内阁阁员的气度,打破了内阁的平静。
那么到了工业化社会,内阁制度的健全,错的就是内阁,君虽然不再是父,可君也不会在错了。
解缙内心“咯噔”一下。
“从洪武三十年就有了苗头。”
自己都不带头,怎么能指望别人遵守规则呢。
朱高炽也松了口气。
朱高炽没有在意。
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他们认为圣人呆着皇城里,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有史以来。
突然。
六三吾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