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军的主将朱能竟然也病了,病的非常厉害,已经到了下不来床的地步。
“告诫朱高煦,不得轻举妄动。”
朱棣一边解决后方的问题,一边要看顾前方,身边更有金州大夫陪同。
大军任何士兵不能喝生水,以军纪论处,必须坚持喝烧开的水,等一系列的措施。
“他们的战事如此顺利,必定有问题。”朱棣感觉到了不对。
安南的战事,不应该如此的容易。
张辅盯着舆图。
“他们想要**我们,当前军深入后,恐怕会遭到埋伏。”
安南的地形,适合埋伏的多的去了。
反倒是大军行动不变。
朱棣点了点头,他也想到了。
“你去代替朱能吧。”
朱棣想了想,决定让张辅去带领前军。
张辅沉吟了片刻,竟然没有拒绝,而是选择了直接领命,一点客套也没有。
他不是不知道要做做样子,可现在的情况是,只能他去。
此次在安南作战,不光是军事,更有政治意味。
北平系太强势了,引起了很多地区军队的不满,这对大明的未来是不利的。
更不可能用北平系的将领带领全国的军队,如此才是与各地的军队离心离德。
正如小王爷所言,人是社会性动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一个又一个的圈子,吸纳一个个的圈子,而不是排挤一个个的圈子。
这次的安南之战,新军要发挥以往的作风,南方军也要当做主力,通过一场战争来磨合双方。
提拔出大量优秀的南方军将领,为日后的整改打下基础。
如此复杂的形势,张辅觉得整个北平系将领中,有资历和能力促成此事的,除了朱能之外,就只有自己。
因为大军的指挥权,绝对不会交给北平系以外的将领,这也是矛盾的所在之一。
见到张辅的姿态,朱棣很欣慰。
整个北平系的将领中,老派的将领要么是年龄大了,要么是大局观不足。
比如陈亨、房宽等人。
他们虽然忠心,可是大局观不够,不足以担负重任,唯独朱能和张辅,这两人让朱棣非常的满意,挑不出毛病。
朱能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这个优点是很难得的。
而张辅所具备的全局观,以及本身的才能,合起来同样是难得的优点。
这两个人又年轻,彻底培养出来后,将会是老大在军队中的左膀右臂。
哪怕自己不在了的那天,任何势力也无法威胁老大。
老大在治理国家方面没有问题,唯独军事上,朱棣发现了老大的短板。
朱棣要为老大留下一套,忠心耿耿,且能打胜仗的军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