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是需要存在的,而弱者是要照顾的,否则冷冰冰的社会,有什么文明可言。
“父王带着他们南征北战,战功赫赫,谁能不服气。”
也理解朱棣对朱元璋的感情。
朱元璋不光是朱棣的父亲,还是他人生道路的崇拜者,不只是父子之情那么简单。
所以葛诚提议,可以组织百姓移民,成为勋贵们领地内的百姓,也就是佃户的存在,相信这项计划通过后,会得到勋贵们的支持。
犹如殉葬制度的东西。
从封地贵族到世家阀门,从世家阀门到权贵地主,从权贵地主到资本社会。
孙岩年龄大,资历老,朱高炽制定的勋贵体系严苛,但也给了孙岩伯爵之位,高于男爵子爵。
“这几年去世的老朋友不少。”
朱高炽安抚道。
现在工业化都开始缺人,朱高炽怎么会允许这种群体的存在,开历史的倒车河。
两人都死的早。
朱棣为难的说道。
永乐朝的军队,控制在北平系的手中,当然是忠心耿耿的,如今却不是。
孙岩的长子满脸的悲痛,眼神中藏有一丝的惋惜。
人口就是主要原因。
既然是国策,老百姓们苦一苦嘛,终归是带来好处的大事,于国于民都有大利。
随着蓝玉的被杀,军队的主要势力围绕各大藩王,唯独京营不同。
“谁是小人。”
工业是一种社会模式。
他从来不为军队的事情烦恼,军队的事情有朱棣在,就是他最大的凭仗。
社会文明的发展,就是一部利益阶层的利益不断缩小的历史。
徐达死后,他在军中部分的政治遗产,被朱棣继承。
京营经过这些年的整改和调换,朱高炽并不担心。
朱棣叹道。
愿意去新地区的勋贵不多,哪怕是授予土地也没有多少人感兴趣。
把最大的利益分给官员和将领们,让他们继续从老百姓身上获得好处,那么天下人都会拥戴自己,自己的圣贤之名必定传遍天下。
大明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
中华文明早就取缔了殉葬制度,随着元朝的建立又复兴了起来,像这样的陋习,还有不少存续下来,都是朱高炽要解决的。
果然。
“还是改革的不彻底。”
他们为何敢不服气朱棣呢。
葛诚不知道历史。
“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