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深入人心,没有一个人质疑。
大明的国子监。
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自然也就是天下最骄傲的人。
因为他们正当少年。
意气风发。
四年级的国子们,大多数已经离开了国子监,提前进入了社会,如今纷纷返还学校。
这些青年领着学弟们,走出了校门,一个晚上,他们多年来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自己制作了大批的横幅和工具。
并且制定了完整的方案。
每名国子穿着学士服。
早上。
太阳升起的时候。
金州。
“呜~”
大轮船运送了大批的粮食,木材抵达天津的码头,从天津码头的铁道,直接出发运送到哈密城,跨越数千里只遥远。
各地的军工企业收到了紧急通知。
班头们严肃的告诉工人们,最近发生的事情,准备为接下来的通知留下余地。
此时。
从京城的学生活动开始,最先响应的是北平国子监,然后是浙江国子监和广东国子监。
国子监是天下最高学府。
国子监的行为,让天下府学州学县学的教谕们学习,各地的学生们也学着国子监的师兄们,才一个月的时间,这场活动越演越烈。
“班头不用说,这个时候,谁还不懂事,谁就没有良知!”
工人主动说道。
各工厂开始加班加点,工人们勤奋的生产,产量急速上升,制作了一箱又一箱的军事物资。
大明洪武三十六春。
大明犹如一部机器,自发的开动了起来,朝廷并没有下达旨意,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社会主动的往这个方向奔腾。
从报纸到人们的谈论。
所有的话题,基本上都是战争,人们支持战争。
“我们是正义的战争!”
报纸上的头版,只有简短的几个大字。
如此非同寻常的事情,让老百姓们越发的激动,“嘿,报纸说的越短,事情越大!”
看着北平的报纸。
高丽柳以全傻眼了。
这些时日从来没见过的景象,看得他内心胆寒。
大明。
还是他印象中给人温和的大明吗。
以往让人并不畏惧的上国,一夜之间变得狰狞恐怖,让人不敢对抗,甚至连丝毫的念头都不敢有。
“告诉南王,绝对不能违抗大明。”
“我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