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明的军队来了,就在众人的身边,而忽歹达又被明军灭了,那老大自然就是大明了。
朱能在交趾呆过两年。
虽然交趾和哈实哈儿情况不一样,倒也有许多借鉴之处。
所以朱能不光会打仗,还会安抚和拉拢地方。
消灭了忽歹达就是最大的立威。
而大明又在此地有法统。
名器都有。
所以朱能召集了首领们,来的会被热情接待,不来的就是敌人。
多数的首领只能硬着头皮前来。
“忽歹达对皇帝陛下不敬,威逼尔等不去觐见皇帝陛下,犯了大逆不道治罪,因此兴兵伐之,尔等当引以为戒,内心保持恭敬。”
朱能不讲客气。
这样的地方,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众人的确很服气。
既然服气,各人就乖乖的前往阿里玛图。
对于那些没有来的首领,朱能不讲儒家的那一套,直接兴兵讨伐,得到的物资和人口,分了一部分给当地的部落,立马获得了支持。
许多的部落主动加入,随着朱能**平一切。
朱能也很大方。
所有的人口他一个不要,全部分给了跟随他打仗的部落,缴获的物资也是五五开,朱能只需要军队的补给,不贪图其他的利益。
这般大方的将军,谁又不爱他呢。
人们亲切的称呼朱能为天将军。
短短的两三个月,朱能领着数千兵作战千里,手里的人马却越打越多,剿灭了所有不服的部落,越来越多的首领前去拜见朱棣。
——
先锋大将王真已经抵达俺的干,在俺的干为大本营的到来打下根基。
各部的物资和军队,也在源源不断开赴俺的干。
阿拉木图将会成为内地物资运输到前线的中转站,而俺的干则会成为西征大军的粮草大本营。
金忠月余未见朱棣,亲自押送物资前来禀告诸事。
一路上热闹非凡。
亦力把里许久没有这么繁华过了,仔细算来,还要在千年前的唐朝时期,亦力把里各地和大唐贸易,经济兴盛,人口富足,才有如此的景象。
那时候的亦力把里国家虽然也多,但各自并不兴讨伐,不像如今你方唱罢我登场。
“稳定才是一切啊。”
金忠感叹道。
只有具备了稳定,才能发展生产,有了生产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促进商业的兴盛,最终带来社会的富裕和文明。
还有朱高炽的亲笔信。
信中告诉朱棣由他决定打不打,朱棣忍不住笑了笑,他早就打了,还需要儿子来教他不成,朱能的捷报也已经接连传来。
要是等儿子的主意再来做出决定,黄菜都凉了。
不过说起朱能,朱棣忍不住笑骂道:“这家伙做事,越来越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