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壁画。
这里的壁画描绘了来自中国,突厥,甚至朝鲜,世界各地,许多听都没有听过的国家,他们的使者形象等,还有衣物穿着,可谓是稀世珍品。
更不提无数的书籍。
“你们看这句话。”一名学者兴奋的吼道。
“什么?”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哈哈。”
“真想不到啊,是谁说的?”
“上面写的是穆罕默德。”
“啊,是他?”
“他是谁?”
“他在阿拉伯的地位,相当于我们中国孔子。”
“圣贤啊。”
学者们感叹道。
学者们犹如进入了宝藏的乐园,越是这般,学者们极力的告诉朱高煦,要求朱高煦保护这座城池,否则就是文明的罪人。
这样的帽子,朱高煦可戴不起。
只能下令明军士兵们,约束土兵,遵守大明的规矩。
朱能张辅等人也笑的合不拢嘴。
整个中原西亚的财富,都被帖木儿搬到了撒马尔罕都城,堆积了诸多的财宝和盔甲,更有许多的粮食,解决了大军积蓄的粮草问题。
财宝可以分一部分给首领们,甚至包括部分的盔甲,但是粮食不行,粮食必须归大明。
既然如此。
首领们要求肃清城内的反抗势力,明军也只能答应。
不过明军在各个街头,以当地文字和大明文字写了告示,告示中说明军吊民伐罪,对百姓秋毫不犯,要求各部土兵,也遵守大明军令。
最后。
明军在指定的地区,设立了保护区,任何受到威胁的百姓,都可以去保护区避难,寻求大明士兵的保护。
阿拉伯最伟大的圣贤。
如此崇拜中国的知识,而蒙古大军又带去了宋朝大量的知识和技术。
无数的中华宝典被寻找了出来,包括各国的书籍,学者们每日的工作就是寻找和保护这些书籍和文物,乃至和当地的学者们交流。
后世有人说蒙古国最重视工匠,因为凡是工匠,蒙古士兵就不会屠杀,会成为他们的奴隶集中管理起来,所以蒙古国文明和科技十分的发达。
这样的逻辑,可谓是让人感叹。
总之。
各国的工匠们,
一车一车的书籍和文物,由受到大明士兵们保护的百姓参与,和大明的民夫们一起运回大明,反倒是金银珠宝这些留在了当地。
比起路途上的消耗,现在有限的运力,主要用来保护文明。
西征军的捷报,源源不断的传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