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往来说明有交情,有交情才有理由参加张家的丧礼,否则不符合常情,至于地方官和地方乡绅,属于另外一回事。
管家退到一旁,这样的场景,不需要他来为客人们介绍。
“因为什么?”
众人纷纷落座,张家的佣人送来了茶水。
太子在京城,以太祖皇帝的名义,把原来禁止民间使用奴婢的律法,扩大到了所有的对象,包括藩王和勋贵也不能使用,彻底堵上了口子。
所以大量的人口外移,如此多的人口支撑,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模式,自然也就诞生大量的徽商。
“臣推测,兖州御史的案件,多半是齐王之手。”
后世某国不就是如此么。
周有容起身拱手,向众人告了个罪,告辞离去。
例如英国。
“介时,天下无主,本王难道不能取而代之。”
“只怕刺杀失败。”
周有容打完招呼后,发现没有看到周文,于是好奇的询问。
朱高炽明白了。
纪纲解释道:“如此下来,反倒是越来越不和。”
“小周员外来上了香,打了声招呼,没多久离开了,并没有前来。”
“你看看。”
虽然有风险,可总比此人真的赶来青州府,无论他查不查出证据,都会给齐王府带来大麻烦,青州的锦衣卫探子本来就不少。
历史上建文初年就蠢蠢欲动,与朱棣被逼造反是完全不同的,此人很有主动性,不过被建文帝提前下手,把他贬为了庶人,关押到了京城。
南方实力最大的是六哥,北方就是自己。
“幸不辱命。”
资本也是如此,不把资本的视线扭转到国外,怎么兴起大航海。
“有证据吗?”
历史上李拱、曾名深等欲告发齐王,被齐王以其出禁为由灭口。
“那小子什么人都容不了,现在不下手,以后就越发对付不了,我们也不过是等死而已,就算活着,失去了王位,又有什么用。”
无论是合记的商业模式,还是合记并没有全力钻入煤炭行业,反而敢于放弃这块最大的肥肉,往其他方向大肆扩张,算是一定程度的避开了大明工局体系下的层层约束。
正所谓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各行其道。
周有容与起身的客人们打招呼。
大家都不敢
“长史放心,我们兄弟办事,绝对不会有疏忽的,又不是
这就是自己一开始制定好的规矩。
管家连忙解释。
谁也想着尽快把责任推出去。
自己不喜欢掀桌子,因为掀桌子,对于制定规矩的人是最不利的,规矩本来是当制定规矩的人定的,大家都按照规矩做事,利益最大的自然是制定规矩的人。
其余的商人们不少也跟着离开。
大明国内的经商环境,在当下的时代不要太好,资本都留在国内,的确让大明当下的发展一日千里,可隐患就是人们不愿意离开大明,去鸟不拉屎的地方。
朱高炽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