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国子监将会因为有这名学生而获得史无前例的荣耀。
“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谩;廉,则吏不敢欺。”
一个公和廉。
道尽了地方官道。
只要地方官保持自身的廉洁,吏员就不敢欺负他,而只要地方官做事为公,追求公道,百姓们就不敢慢待,并接受治理。
无论中外古今,老百姓所要的,无非是公和廉洁。
这只是曹端提出的部分思想,还有劝学的,破除迷信活动的,提倡追求事物本源的理道。
否认一元观,提倡多元观。
以太极为例的太极说,虽然并未发表在报纸上,却已经成为了北平国子监最通俗的思想,不少的国子们都自发的研究和学习。
简而言之。
在永乐朝初期,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繁杂的学派中,一股新思想正在北平国子监成型,而引导人就是曹端。
这个极其低调的读书社,已经越来越藏不住身影,乃至于北平国子监公开为其站台。
“唉。”
曹端突然叹了口气。
“为何叹气?”
姜宾知连忙问道,他承认自己不如曹端,经常嫉妒对方,可是姜宾知并不羞愧,他做事向来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并没有违反道德法律,有何需要羞愧的。
“朝廷有许多聪明人,而太子殿下更不可小觑,多元观藏不住了,不知道何去何从啊。”
“我不怕我的性命,就怕道亡。”
“太子殿下不是这样的人。”
姜宾知自信的说道。
曹端来到北平国子监的时候,太子殿下早已经南下,但是姜宾知见过太子殿下,虽然是远远的见过一面,但是太子殿下在北平经常出现在街头。
太子殿下从来没有欺凌过任何百姓,可太子殿下也从来没有为百姓们申冤,包括有人拦路磕头,太子殿下也只是让人去查。
可人们都知道,太子殿下最好。
因为太子殿下讲究公道。
只要讲究公道的人,百姓们就服气他,就不会畏惧他。
万事不过一个理字。
“但愿吧。”
曹端说道。
——
京城。
几名有名的学者,围着朱高炽逛着园。
三王风波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张家商号也除名。
仿佛一切事情已经过去,朱高炽却知道,这不过是开端而已。
天下最富裕的人们。
对他们征收百分之五十的遗产税,代表了什么?等于原本世袭的领地贵族,直接变为虚封的降级勋贵,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