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宾知肯定的说道,京城有大量国外的学者,通过和那些学者的沟通,姜宾知承认有些地区的文明有独特的地方,但总体上都不如中华文明。
既然如此,岂不是舍本求末。
不过他更能理解好友。
他们这样的人,求道之心远胜于一切,哪怕只有丝毫的可能,也不会放弃。
自古有言。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不久。
曹端离开了山东,回了一趟河南老家,最后由河南抵达陕西。
除了这些年来积攒的人才津贴,还有不少好友赠与的盘缠,曹端并没有拒绝,求道的路上,一些繁枝缛节他是愿意舍弃的。
从陕西抵达嘉峪关。
关口。
曹端捧起了黄土,双眼里满含热泪。
此次一别万里,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归来,归期是何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为了什么?
为了大道。
保持国家繁荣昌盛的大道。
深呼吸一口气,曹端骑着嘉峪关总兵赠与的骆驼和文书,头也不回的离开,一头扎进漫天的黄沙之中,他要一路往西。
一直走。
走到心中明悟的那天。
哈密田无数。
北方的天气越来越多变,寒冷一年过一年,连京城也年年下起雪来。
的纺纱机兴起,衣被成为国内的大宗商品,西域行省成为了大明主要的供应地,每年有大量的商人来到西域行省采购。
除了本地生产的农作物,还有内地供应的粮食。
而西域行省的各色瓜果,在铁道大量运输下,利用冰块保存,成为山西陕西等地的高价商品,受到不少的欢迎。
贸易,让本地的经济发展起来。
本地的人们有了钱,内地的商品有蜂拥而至,不光有各类型的蒸汽机,还有自鸣钟,水塔等新式建筑,以及竹蜻蜓,风筝等玩物。
比起十年前。
如今的西域行省生机勃勃,到处充满了希望。
人们离开了战乱的恐惧,享受着安宁的幸福,经济大发展,与内地形成互补体系的过程中,不少的人们富裕了起来。
这些人有的在当地安家落户,还有驻守疆域的士兵,形成的军户片区。
不光当大明话普及了起来,还有了大明的学堂。
文明正在复兴。
曹端原本是富户,因为片井制度的改革,家道中落,最后为了求学,乃至于流落街头,街头求生的两年经历,成为了曹端宝贵的财富。
才三个月。
曹端整个人变得粗狂。
“老人家,讨口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