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就换了国王。
还有当地总督和总兵的奏疏,说法也一致,一说是当地人心支持的新国王,一说是递交辞呈,说自己力不从心,希望朝廷另派贤能。
兵部的金忠,齐泰,还有内阁的诸人都回答不上来。
距离太远,他们还没来得及搞清楚详情。
谁也不敢用自己收集到的丁点情报来做出判断,这样太不负责任了,所以哪怕朱高炽也很生气,最后仍然没有做出决定。
不过大明的使臣已经出发,
至于日后的决定,有朝廷大臣们商议后,是认可现在的新国王,还是惩罚现在的新国王,那么老国王的生死就是最大的问题。
同样。
琉球地区。
参将吴高亲自抵达首里城,要求交出原国王。
王宫内。
郑氏家族兄弟,与翁盛光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不过诸多的海外华人支持郑氏家族,不愿意违背大明军方的意愿,要求保住原国王的性命。
坐在台上的尚忠,看着争吵的大臣们陷入了沉思。
郑家大兄不理睬翁盛光,而是走上前几步,深呼吸一口气,大声的说道:“上朝的意愿无法违背,大王虽然居于王座,可最终也需要上朝的同意,事情到了这一步,大王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事情,下一步等候上朝的决定即可。”
把命运交给别人的手中,尚忠平静的看着郑家大兄。
翁盛光没有说话。
他们该到手的利益已经得到,其实并不在乎上面的王位坐着的是谁,哪怕他和郑家的争执,也不过是做个样子而已。
尚忠如果是个聪明人,就应当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尚忠的确的是个聪明人。
郑家的说法,并没有让他生气,他知道,郑家才是为自己考虑,如果与大明军方翻脸,以归仁城明军的实力,自己很难抵抗。
就算扛住了对方,可其背后还有完整的大明。
只是尚忠有些失落。
他知道父王的遗志,统一整个琉球,建立强大的王国,父王终生都在为此努力,并且已经万事俱备,直到明军的到来,打破了父王的野望。
而兄长对于大明没有丝毫的违背,更甚至安于现状。
为什么比山北王国面积小一半的中山王国,能常年压着山北王国,靠的就是一口气,等这股气泄掉了,而中山王国上有山北王国压制,下有南山王国牵制,必定疲于应付,潜力不足,未来无法与之抗衡。
难道中山王国永无出头之日吗。
最后。
尚忠没有乱来。
哪怕他并不想交出兄长,可还是按照明军参将的要求,把原国王交给了大明的军方,带回了归仁城。
大明使者抵达琉球的时候,得知原国王在归仁城,内心松了口气。
看来地方上的文武还是保持了大局观的。
斗而不破,问题就不大。
使者还有没有公开的差事,根据内阁的要求,查访清楚当地的政斗形势,如果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归仁城迎来的不光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会是大换血。
杨文要遭受牵连,其余文武官员同样没有好果子吃。
大明国内蒸蒸日上,强大的国力下,海外各地并没有脱离控制中,保持着朝廷控制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