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
沙迷查干王子已经成为了大明的宣慰使,并且就在撒马尔罕地区周边的木鹿,也算是了却了沙迷查干王子“历史上”的心愿。
但是呢。
蒙古人西征,不光带去了东方大量的生产物资和工匠,还包括前唐时期在边地留下的成体系的制度和文化,从物质上和经济上满足了先进文明诞生的基础。
所以那些原本宋朝时期,还处于蛮荒未开化的土著们,上百年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同时也有了种族的观念。
因此哈萨克人的势力,仍然开始了崛起。
这个崛起过程,又建立在金帐汗国无法束缚地方的态势上,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
火真的意外到来,在阿斯塔纳之地,以两千骑兵完败八千哈萨克骑兵,给予了哈萨克人沉重的打击,他们
其实哈萨克原本属于中国。
哈萨克在突厥语中就是“脱离”与“迁徙”的意思。
他们的主体民族是汉朝时,点缀西域那片绿地毯之一的乌孙国。
西汉初年,乌孙部落与月氏部落相继迁徙到祁连山一带,不久便为争夺领地大打出手,结果乌孙败北,首领难难兜靡战死,残部依附匈奴。
汉文帝初年,被匈奴军臣单于抚养成人的乌孙昆莫(首领)猎骄靡(难兜靡之子)卷土重来,击败大月氏,将一部分还没有来及逃走的塞种人与月氏人被收编,建立起自己的专属领地——乌孙王国。
位列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军臣单于去世后,昆莫不再听命于匈奴,甚至还中断以往的进贡,双方关系急转直下,由此也埋下了乌孙在匈奴挤压之下转向汉朝靠拢的伏笔。
汉朝建立西域都护,不光匈奴逐日归降汉朝,也成为西域最高的行政军事长官,乃至唐朝在西域的管理,算得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土地。
只是呢。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历史上不光交趾收而复失,西部和北部同样有大量永久失去的土地。
从唐末算起,这片土地上已经好几百年没有汉人的身影,汉人要么被杀了,要么被当地同化。
不过有一点无法改变的是,无论换成哪个势力上台,都要靠近东方文明,获得与东方文明的贸易,才能维持自生的经济发展。
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可不是哪个国家能轻易达到的。
所以哈萨克人建立王国后,把都城设立在阿拉木图,一直到俄国人入侵,近代以后,才把都城迁移去了阿斯塔纳,不光方便俄国的控制,俄国也在尽力阻断东方对哈萨克王国的影响力,正如西方列强在东南亚做的同样的事情。
如今的俄国还是公国,金帐汗国的属国,金帐汗国的管控力在下滑,哈萨克人正是面对明朝的兵锋,并且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丹别尼烈与贾列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大明强大,我们应该投靠大明。”
贾列克提议道。
前次的惨败,有的人想要复仇,有的人审时度势,觉得需要依附大明。
“大明比金帐汗国要更强盛,我们趁早归顺大明,能获得更多的好处,是聪明人的选择。”贾列克的提议,获得了不少人的赞成。
“不能依附大明。”
丹别尼烈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