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啊。
汉朝的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体量,以及技术水平下,能培养出一个贾诩,如今的大明,像贾诩这类的“聪明”人,可以培养出一百个、一千个。
不光是杨士奇这样的传统人才有了变化,成长于新时代的姜宾知,坏起来同样让人防不胜防。
明白了高丽的形势,朱高炽不置可否。
西部七省、南洋、高丽、倭国、海外,大明需要不断地尝试新模式,才能有完整的进步,知道什么样的做法,带来是什么样的结果,总比在国内实验的好啊。
有了好处,立刻在国内复制,发现了危害,也能及时更正,不至于伤害国内的利益,和妨碍国内的发展。
犹如后世的美国。
他的细菌研究等实验都是放在海外的国家,而不是自己的国内。
——
大明在高丽的商行们,有了姜宾知的支持,以及国内军队海外驻守的安全保障,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垄断了高丽,打败了高丽原来的小作坊。
成套的衣、丝绸、各类瓷器、茶叶、煤油灯、廉价的纸张、笔墨、皮鞋、皮衣、自鸣钟、油伞、音乐盒高丽的市面上全部是大明的商品。
高丽的土地上,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成船成船的运输回大明国内。
高丽的两班阶级们,以购买大明商品为荣,就算有人想要模仿开办工厂,也因为技术和成本的落后,无法与大明的商品竞争。
哪怕同样的毛笔,人们也会以使用大明的毛笔为荣,以使用自己国家的毛笔为耻。
生产一只毛笔。
从毛到杆,提供一百个工作岗位,其中九十个以上的岗位,包括研究新款毛笔等都在大明,高丽只有商铺负责销售这类,提供不到十个的岗位。
高丽的作坊全部破产关门。
高丽的有钱人,通过购买大明的商品,资本流入了大明商人的手中,而高丽并无法管控大明商人们,更不能禁止大明商人们带走资本。
高丽的百姓们,大规模的变为流民,无法提供消费能力。
高丽的田地和矿产,为大明提供廉价的能源,无数的工业原料和煤矿铜铁资源,一船一船的送到大明,让大明的生产力有了更大规模的体量。
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社会资源分配模式,以及工民联合部等制度保障下,大明的工人,普通一个月都有一元八钱的月收入。
大明的市场,国内与海外大量的供应,为之成倍的扩张,需求带来的利益,让商人们使劲一切手段扩大生产。
于是在高丽北部吞并更多的土地,寻找更多的矿区,没有约束,高丽也无法约束的大明商人们,仿佛势不可挡的力量。
那些例如提供销售的商铺这类的东家与伙计,与大明商行的联系越发紧密,他们的日子与高丽的百姓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在家里大鱼大肉,使用大明的商品,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而街道外,满是衣不蔽体,神色麻木,一顿饭就可以换一个年轻女性的高丽百姓们。
这些富庶的精英们,他们牢牢的依附在大明商行的身上,因为他们的利益来自大明商行。
只要五角钱,在高丽什么样的年轻漂亮女性都可以娶到,任打任骂,不光会伺候人,还能干活,又能生孩子。
大明工人哪怕每个月只有一元钱的工钱,可以在高丽过上不敢想的生活。
大明商行们在国内招募到了越来越多的工人。
这些工人们成为大明商行在高丽的核心构架,各个都是班头、管事级别以上的中间层。
哪怕是五十岁的,大字不识,说话漏风,满口黄牙的老汉,只要愿意去的,都能在高丽娶到小媳妇,为他传宗接代。
与原来的金州都不同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国内许多的百姓。
高丽南部水深火热,因为高丽南王无法扑灭流民造反,导致南部战乱规模越来越大,而北部因为中部的缓冲区,加上两个都司的军队防守,稳定的秩序下,却埋藏着极度的两级分化社会。
越麻木只有更麻木。
高丽离文明太近,反让高丽成为离文明最远的地方。
传统农业社会模式的破产,兴起的是资本商业的压榨,而以大明的体量,两者的距离,以及高丽所具备的的地理资源和人口,成为了大明资本的发泄口。
犹如决堤一般,滔天的洪水灌入了高丽,毁灭了高丽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