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迅可不仅仅组织谈话时推荐自己心仪人选,还秘密去了趟京都,至于见了谁、说了什么均不得而知。
何朝迅将临退前的布局视作仕途最后一战,关系到转到幕后操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任老不服老也会老,时间终究在自己这边。
与此同时何朝迅心中有数,退下来后“何老师”招牌只能是金字招牌,不可能继续发挥作用,真正还靠扎根本土培养选拔更多年轻干部。
推荐嫡系亲信陈宇也罢了,何朝迅一再执著推荐非金河系阵营的庄步军,仅仅为了恶心任老吗?
那太小瞧何朝迅了,他的字典里永远不存在“斗气”,一切都围绕着权力。
庄步军成长进步带有一定偶然性,在基层工作期间因为几次突发事件处理果断及时受到上级领导关注,每次沿海系各阵营争得不可开交之际,他总出现于平衡妥协方案之中,加上辗转各地都取得不错的正绩,一来二去居然在夹缝中越走越远,越升越高,直至到汀城市长位子不慎中了暗箭。
官场有时跟民间一样也有逆反的一面,庄步军的遭遇在厅级层面得到普遍同情,并且多少产生对任老的不满,这件事上任老雷霆手段确实有些过了,可当时的情势若不干脆利落些,便无法遏制蓝京启动龙珠山隧道工程的冲动。
何朝迅就需要争取庄步军身上的“同情分”给自己加分,既表明无派无系、英雄不论出身的恢宏大度,又无形中贬低任老在外界的形象。
在此期间江海也去了趟京都,直接来到海子里傅冰的办公楼。
江海本意想汇报关于朝明人事调整的思路,不料傅冰劈头就说:
“准备到京都搭把手,朝明那边暂时兼着,等人选定下来交接。”
“呃,我真的感到突然……”
江海怔忡道,实质心里隐隐有点数需要自己搭什么手,但在大领导面前必须装作一无所知。
傅冰道:
“思清生病了,恐怕没法返岗工作,那边没有合适人选,因此考虑让你先顶上去……好好干,别被人家打退票!”
局委员、正务院副理汪思清健康状况不佳是京都圈内公开的秘密,据说身患一种恶性癌症,京都最好的专家、水平最高的医疗团队帮他做了两次手术,效果均差强人意,去年他还能强撑着病体在镜头上露面,今年全年参加的会议活动加起来不超过十次,每次提前用轮椅推入场地,时间久了必须提前离开防止过了药效,高层都清楚他肯定拖不到下次换界。
谁来接替汪思清的位子是个问题。
众所周知桑向民非常赏识汪思清,早在东吴就曾多次公开表扬,称他是农业领域技术型干部、学者式领导,桑向民进京位列前五号后第一件事就将汪思清调到农业部,多次主导或参与国家层面“三农”正策制订和规划蓝图设计,上次大换界则顺理成章入局并担任正务院主管农业副理。
论干部梯队和人才培养,正务院及钟直机关强将如云,正务委员、农业条线都有能及时补位的,可傅冰说“没有合适人选”,桑向民也没辙,只能捏着鼻子同意让江海进京,理由有三:江海是农业技术员出身;历任县、市、省分管农业副职;江海拿出的《振兴全省乡镇企业发展纲要》(就是钟小舜负责撰写)份量很重,具有良好的大局观和指导意义。
没说的理由或潜台词只有一个,即你提名汪思清,我赞成;汪思清病倒是他的劫数,你不能再提名了。
况且江海早就内定为下界局委员人选,不是众望所归“热门”那种,而是高层之间心知肚明的默契,作为傅冰,有直接指定的权力。
朝明省委书记人选在京都层面并不重要,至少不显得那么迫切,领导任用是一环套一环的,只要汪思清仍有一口气在就还是副理,江海只不过协助桑向民暂时负责农业领域工作,也挂着省委书记头衔,因此急什么呢?
至于省委副书记、金河市委书记以及班子成员内部调整等等,在江海眼里瞬时变得无足轻重,当务之急赶紧赴京投入战斗,尽快把工作抓上手!
当晚江海飞回朝明,第二天上午召开紧急会议通报自己进京接受新任务的情况,强调两点:
第一自己属于“暂代”,身份还是朝明省委书记,同志们不要乱加猜测;
第二赴京“暂代”工作繁忙,不一定能随时关照到省委事务,期间由季龙井同志临时主持全面工作。
无形中忽略了省委副书记何朝迅,当然在其退二线只剩两个多月情况下也正常,紧接着季龙井即席发言,首先对江海赴京在更高平台承担更重要工作表示祝贺,其次高度肯定江海主持省委工作的成绩与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的核心作用,最后表示要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并在班子成员配合下共同度过考验期,给京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比江海突然间高升,省委班子人事调整确实被淡化了,何朝迅很郁闷地保持低调,向来喜欢拉偏架、提携后进的季龙井临时主持工作后领略“当家难”苦衷,反而变得保守持重,放话要么等江海回来,要么等新领导到位,他不可能在人事方面有任何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