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这么贵?宋丽华脸色变得苍白,作为宋家的小公主,虽然家里条件优渥,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对她来说也并非易事。
要知道,她的父母都是国家的高级干部,两人月收入加起来也不到二百元。
宋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差,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实行双轨制政策时,宋家通过一些特殊手段获得了不少财富。
那时,国有和民营企业在购买生产材料时价格差异巨大,比如一千斤钢材,国有企业可能只需六千块,而民营企业却要支付九千多。
这期间出现了一批所谓的“倒爷”,他们利用组织批文进行物资倒卖,例如,将西北地区的钢材批文转手卖给广深的企业,就能轻松赚取数千元。
有些小办事员仅凭贩卖批文,短短几年就积累了百万资产,这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现象。
宋家的收入虽然不菲,但不足以支撑宋丽华的高消费,她的额外开销大多来自家族远亲的馈赠。
这些亲戚利用宋父宋母的影响力从事倒卖活动,并希望借此加深与宋家的关系,身为高级干部的宋父宋母不便直接参与,因此宋丽华便成了接收钱财的最佳人选。
对于宋丽华来说,三千三百五十块钱虽然是普通人多年的积蓄,但她确实有能力支付,然而,她不能轻易拿出这笔钱。
毕竟,这样的行为并不光明正大,宋父宋母一直告诫她行事低调,避免在外炫耀财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在这个位置上,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成为对手攻击的靶子。
所以,尽管宋丽华内心渴望挥霍,她还是尽量控制自己,平时购物时只比朋友多花一点点,一下子拿出这么大一笔钱,肯定会引起他人的关注,为了安全考虑,她不应该这么做。
可是……这次她实在难以咽下这口气,心里暗暗责怪沈婉宁,这个乡下来的女孩为什么要看这么贵的手表呢?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宋丽华的表情不断变化,眼睛盯着那两块手表,迅速权衡着得失,售货员不知情地站在一旁,手中拿着手表,显得有些尴尬,轻声问道:“宋小姐?”
之前是宋小姐表示要买,售货员已经准备好了发票,现在这表已经被视为卖出的商品,但宋小姐迟迟没有反应,这让售货员开始担心她是否改变主意了。
场面一时陷入尴尬。
沈婉宁则微笑着,似乎对这位看似富有的城市小姐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三千三百五十块钱也能难住她?
不过,从宋丽华犹豫的态度来看,问题并不是付不起,而是她在思考这样做是否合适。
此时,宋丽华正在心中激烈地斗争,想要找到一个既不失面子又能保证安全的解决办法。
沈婉宁站在柜台前,心里有些犹豫,但看到售货员那焦急的眼神,她深吸了一口气。
这一切都是因为宋丽华的任性而起,现在售货员无辜受牵连,如果宋丽华不要这块已经开了发票的手表,售货员可能会因此受到处罚。
不能让好人受冤枉,沈婉宁决定站出来,她冷笑一声,目光略带嘲讽地看向宋丽华:“怎么了?城里人不是应该很有钱吗?
我还以为你毫不犹豫就会买下来呢,没想到三千多的手表也让你为难。”
宋丽华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这个乡下来的女孩竟敢如此轻视她?
不等宋丽华回应,沈婉宁便从包里拿出一叠钱,拍在柜台上:“看来这表还是得我来买了,毕竟城里的小姐似乎有点囊中羞涩。”她转向售货员,“请帮我把这块手表包起来。”
售货员松了一口气,眼中满是感激,如果这块表卖不出去,她将承担巨大的损失,这是她无法承受的。
宋丽华见状更加恼火,售货员的反应仿佛是在嘲笑她的无力,她本来想通过购买这块手表来展示自己的优越,可如今却被一个乡下来的女孩抢了先机,这让她觉得颜面尽失。
“谁说我买不起?”宋丽华不甘示弱,迅速从钱包里掏出足够的现金,重重地放在柜台上,“今天这表我一定要买,售货员,请收钱吧。”
售货员看了看沈婉宁,沈婉宁轻轻拉过她的手,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售货员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然后迅速处理好了交易,将两块手表递给了宋丽华。
宋丽华虽然心疼这笔钱,但想到自己成功阻止了那个乡下女孩的心愿,心里又有些得意,她傲慢地说:“乡巴佬,如果你想要看看这表,或许我可以借给你……”
话还没说完,她就看到沈婉宁笑眯眯地指着男款手表区的一块深蓝色表盘的手表,说:“其实我一直只对这款感兴趣,请帮我把它包起来吧。”
宋丽华愣住了,手中的手表显得格外刺眼,原来对方根本不在意她刚刚买到的那块,而是早就看中了另一款,这一幕让宋丽华感到无比尴尬,她的自尊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售货员对沈婉宁的帮忙心存感激,手脚麻利地将手表包好,并告知总价是八百五十元,沈婉宁随即递上了钱。
交易完成得迅速,售货员把包装精美的手表交给了沈婉宁,几乎是在瞬间,一切已经结束。
当宋丽华回过神来时,沈婉宁正带着一抹微笑,手中握着那只深蓝色表盘的手表,准备与朋友一同离开,脸上没有丝毫对之前那两块表的眷恋。
这一幕让宋丽华感到错愕,她原以为会见到一个失望愤怒的沈婉宁,没想到情况完全相反。
她忍不住拦住了沈婉宁,想要压制内心的怒火,缓缓问道:“你不是喜欢那两只表吗?现在不觉得遗憾吗?”
“我喜欢的表就在这里啊。”沈婉宁举起手中的表盒,笑容灿烂,“这表我已经心仪已久,非常漂亮,宋小姐要不要也瞧一瞧?”
宋丽华愣了一下,说道:“可你刚才一直盯着那两只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