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好二儿要凉了?
九月下旬,凌厉的秋风拂过河北平原,吹到了汴梁城下。
城中繁华依旧,甚至更加兴盛。
大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事好像一点都没有影响到这里,除了粮价每石略微涨了十几文以外。
不过这都是正常的波动,原因是运河发生了一次事故,导致运粮船比原定日期晚了半个多月才到开封,谈不上是受到了战事的波及。
现在倒不是要直接开始修第二条铁路,而是处于规划和研究阶段。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赵骏已经站起来了,扭头看下门口。
“那好,散会吧。”
赵骏敲了敲桌子道:“名单我希望大家慎重一点,宰相不仅仅是位高权重的位置,同时也是为国为民的位置,以后如果出现问题,举荐人可是要被我纠责的。”
“秦惠王为了开蜀道,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最终修出栈道南下吞并蜀国,加强了国力,现在我们的生产力比秦国时期强了不知道多少,还怕不能开蜀道吗?到时逢山开山,用火药炸开就行。”
“我说过吧,西北那边栓条狗都能赢,我们与西夏之间的国力差距已经非常大了,他们就算全民皆兵,全都押上,也就是来送人头而已。”
门外有人推门进来,是政制院今日当值的官员,进来先拱手一礼。
“什么事?”
“已经立法了吗?”
回到政制院后,诸多宰相开启了常例会议,赵骏看着桌案上关于西北战事的公文,笑了笑对众人说道:“我看去西北的汴梁禁军,回来过年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了。”
昨天刚刚发过来的消息是景泰配合泾原路的宋军,已经对西夏的卓啰和南地区采取了合围的形式,卓啰城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态势。
所以他只能强撑着。
是因为政制院的权力表面上来自于赵祯,实际上是来自于他们人坐在政制院里,拥有批阅奏折和影响人事调动的权力。
没办法。
这段时间肯定是阵痛期。
接着李迪也推了推眼镜。
“蔡相和宋相劳苦功高,且年岁并不高,早早地退离是国家的损失,我觉得若是没有其它因素,还是应该留任比较好。”
而为了完成赵骏提出来的经济循环,第二条铁路就必须连通陕西的长安和四川的成都。
因为今天的议题还是比较重要,除了国内一些其它琐事以外,最大的议题就是十月份政制院改组的问题。
而对于赵骏来说就比较无所谓,一来这几个人还算听话,使着顺手,不像吕夷简和王曾,老闹幺蛾子。
官员说道:“高丽国王遣使者向我们求援,数日前抵达了登州,登州太守知道情况危急,便立即派六百里加急送来朝廷,刚刚才到。”
对于吕夷简这样对权力欲望把控极大的人来说,一周只有一两天时间来政制院坐坐,有时候就坐一会儿便坚持不住,回家休息,可见病情严重。
赵骏双手交叉放在鼻下,沉吟着说道:“它的战略意义对于国家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即便不考虑以后,也得考虑当下,如今巴东、巴中地区豪强林立,当地社会几乎与奴隶制没什么区别,朝廷要想改善这个情况,铁路建设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