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 第238章(第3页)

第238章(第3页)

曹家和周家是亲家,要是他出手逼周六河去死,天下人不笑话他落井下石吗。

他不能沾这个手。他得甩出去。

又把话题拽到了雍王身上。

皇帝本想让曹慈出手逼死周六河,奈何对方不听话,只好悻悻地摆摆手,生硬地说道:“曹相也忙别的去吧。”

曹慈赶紧告退。

从宫里出来回到家之后,一屁股跌坐在太师椅上,额上骤然汗津津的,干坐半晌才端起茶盏灌下一口茶,这时候管家曹四在外头通报了声:“相爷,周家给咱们送分红银子来了,您要过目一遍吗?”

周家为什么给曹家送分红银子呢,说来话长,这两家在京城有一桩共同操持的生意——放京债。

京债,看名字就知道跟后世的借贷是同款,没错,它是古人放高利贷的一种,但它挑人,是专门放给那些在考中进士之后没有银子支持赴任之前在京的开销银子的新科进士的,说简单一点儿就是还未踏上仕途的准新官,他们先借一笔银子维持生活,然后等他们获取官后,户部会发放一笔银子,他们再拿这笔银子去偿还京债。

借京债大概是从唐朝开始的,《旧唐书》有一句不大起眼的话——“所冀初官到任,不带息债,衣食稍足,可责清廉。1”

说的是新科进士到地方上上任,如果他没有借过京债,没有利息要还,靠朝廷的俸禄就能富足,他多半会清廉,不会想方设法搜刮老百姓。

反过来说,如果一位新官背负着京债上任,到任之后为了还债,首先要想办法鱼肉百姓——捞钱,不会一心做个好官。

因而,京债弊大于利,虽能让寒门士子能体面过活,但更多的是让新官钻进钱眼里,从而没了爱民之心,是以唐之后的历代明君都三令五申禁止放京债,但是却没有那一个皇帝的治下能够拒绝京债,屡禁不止,这是公开的秘密了。

是以本朝一旦新科进士选了官职,户部立即会发放一笔银子,就是为了尽可能杜绝他们借京债。

但总免不了有些新科进士缺钱,等不到户部的银子,只能靠借京债过活,因此从未绝迹,只要不出事,京兆府、户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大过问。

……

周家是在二十来年前就开始放京债的,后来周淑妃进宫得宠,他们攀附上曹家之后,两家联手一起做,京城士子进京考试,私下里暗暗借京债,周家那些年往外放了很多,若是有用的,便不要利息,要是后来觉得没有用的,还清楚了便不再说其他。

但就在几年前,曹慈忽然命曹家人金盆洗手,退出不干了。

但周家为了笼络住曹家,每年依旧送些分红过来。

曹慈沉声道:“送进来。”

曹四把银子拿了进来:“相爷请看。”

曹慈漫不经心随手拿起银锭托了两下,说道:“你去把周六河放京债的事情捅出去,让户部去查。

曹四:“……”曹家先前不是也参与了吗。

曹慈把账册丢到火盆之中:“从前的也都烧了吧,记住,曹家,跟这件事没有一丁点儿关系。”

曹四愣了片刻说道:“是,相爷。”

翌日,便撒出了口风。

而后,户部果然上当了,员外郎朱尧头一个让人暗中去查,果然,查出许多起这样的事情。

放京债,借京债这个事情其实没多大事,但是,周家通过放京债这儿笼络人,这就是嫌命长了。

朱尧找到证据、证人之后去找沈持:“周家放京债这事儿,咱们管不管?”

沈持是知道有京债这么回事的,但他不知道京城里放京债的是周家,心道周家的胆子比他想象的大多了,皱眉说道:“秦尚书知道吗?”

朱尧:“下官还没有跟他说。”

“还请朱大人跟秦尚书说一声,”沈持说道:“听听他怎么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