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陆晨的目的到底是为了村花好,还是有其他的目的。
她直接懒得管。
在她看来,
不管陆晨什么目的,总之都是好的。
……
不过,话说回来。
这种局面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或者说到底是谁在纵容他们的肆意生长。
谁给了他们源源不竭的工作机会。
是什么底气,让他们不惮于一盲到底。
其实,对比不同年代的演员观念,便会发现一些端倪。
《觉醒年代》中的演员张童,接受采访时就说过自己曾经的困惑。
二十岁出头时,做演员的基础要求是学艺先学德。
修身尽人事,打磨好自己,再看老天爷是不是赏饭吃。
突然之间,这些定律失效了。
演技好,没用了。
剧方挑人,只看流量。
没有簇拥者,无法为剧方带来确定的点击量和已知效益,便不会被选择。
于是不少人建议张童:买点粉丝。
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曾经,科班出身是基础性条件,评判演员的硬性标准也只是作品。
但蛋糕总是不嫌大。
国内投资方瞄准国外成熟的娱乐体系,开发出更多门路。
比如韩国选秀掀起的利益热浪让人眼红。
毫不客气的说。
要不是陆晨这边压着。
国内的各大娱乐公司早就照猫画虎大量开设经纪公司,开办选秀节目批量造星了。
这绝对是实话。
陆晨他们这边先搞,
直接把这个事情搞到了天花板,直接导致其他人想要模仿也没办法。
毕竟。
可不是那家公司都如嘉星传媒一样。
星造出来摆在那里,可不是谁都能够承接他们的舞台的。
在加上上面一系列的规定压制着。
所以,
这才没有搞起来的。
至于有那些规定。
很简单。
总结来说就是泾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