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亦是蜀中名门出身,与赵氏多有交往,如今被刘璋、曹昂舍弃,将其安放于新都。
新都县,乃是位于雒城和成都之间,距离成都不过二十里地,距离雒城也不过三十里,可谓是被成都和雒城包在中间一般。
刘封对黄权是格外欣赏,特别想要将其纳入麾下。
故此,刘封一方面让张松、秦宓,杨洪、法正、孟达等黄权好友多加游说,一方面也克制自己,以免给黄权造成屠戮本地名士的错觉。
可千万别小看这一点,当年曹操可不就在兖州吃了大亏,险些身死道消。
刘封可不想步对方的后尘,虽然以他目前的实力和地位,即便翻车,最多也不过损失蜀军一地罢了。
可光是收不到黄权,就足以让刘封痛心不已了。
至于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刘封暂时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忙,这件事情便是同吕常、何祗等人相关。
先前接见吕常时,吕常乃献上一策,名为计口授盐之法。
这个策略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与豪强争夺盐利。
东汉时期,几乎一改武帝时期的盐铁专营制度,为了恢复民生,一度放开了盐铁管制。只是后来元气渐复之后,国家政府再想要将盐铁专利收归国有时,立刻遭到了外戚豪强的激烈反对,反扑极为凶猛。
再加上当时东汉政权已经进入到了中期,官吏贪婪,腐败滋生,几次试点官营竟然能搞出亏损的结果,直接让中央政府失去了经营能力,只能保留部分收税权力。
川中蜀地尤其如此,盐铁之利几乎都为豪强所掌握。
吕常所献上的计口授盐之法说穿了相当简单,就是掌握制盐的盐产地,然后统计人口,分派食盐。
当然,这个分派食盐可不是免费的,而是官方定价。
比如以原时空中季汉所实行的政策,普通民户月领盐8两,军户加配3两,工匠、商人等特殊群体发放“特别购盐证”,可以额外购置食盐。
这些食盐的定价都是相当高的,而且还是强制购买。
这一政策从表面上来看,是盘剥了百姓,可深层剖析就会发现,比起百姓的盘剥,这一政策更能掠夺豪强大户。
原因很简单,实行配额食盐制度之后,私盐的利润空间就大幅度的下降了。
哪怕私盐再便宜,百姓已经买了官盐了,除非不够吃,否则是不存在继续购买食盐的情况,甚至百姓宁可节省官盐使用,也不会购买私盐补充。
这样一来,私盐别说继续维持暴利了,就是销售出路都会大幅度萎缩,除了少数不法商贩可能会在授盐额度之上的需求量偷偷购买私盐外,再不会其他销路了。
而这些私盐贩子的背后,往往都站着各家豪门大族,这些人不但提供官面上的保护,更有甚者直接出动族兵部曲走私食盐。
针对这种情况,吕常又献上了一条策略,那就是收编盐军。
简单来说,便是将私盐贩子一分为二,将那些背后没有豪强大族支持的私盐贩子收编为官军,给与粮饷,用来打击那些有豪强大族支持的私盐贩子。
不得不说,吕常的策略相当不俗,一下子就吸引到了刘封。
要知道原时空中,季汉实行了这一套策略之后,盐税所得的收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竟然暴增了三倍,在两年之后的汉中之战时,光盐税收入就从刘璋时期的百分之十,激增至百分之四十五。
刘璋时期的益州税收,较之永和年间已经下降许多。
永和年间,巅峰时期的益州年入财政高达一亿七、八千万钱,这些钱中,大约有一成半到两成是需要留在各郡县以及州府的,剩下的则都需要上交国库。
到了刘璋时期,年财政依旧能在一亿四千万钱以上,一成便是一千四百余万钱。就以这个数据来衡量增量的话,吕常此策能够为刘封最少能多收入四、五千万钱。
这已经超过了一个大郡的年赋税了,刘封如何能不动心?
这可是每年增加的纯收入,成本其实已经被原有的盐税征收体系所覆盖了大半,不由得刘封不动心。而且此时刘封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推行这个方案,因为眼下蜀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食盐产地——临邛县和朐忍县都已经在刘封的掌控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