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朵说的是实话,唐林才是决定性人物,无论对于商唐还是她这个女县长,赵廷劲也无法反驳,“说来说去还是唐林第一优先原则,对吧?”
岳朵神情严肃,“对,这应该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商唐的选择。”
而身在李杖子村的唐林可不管什么历史的选择,商唐的选择,他带领村民一起清理积雪开通道路保障民生,并且承诺外面的雪停了,第一时间会派直升机来接他们去更安全的地方。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就在一天前还都吵吵嚷嚷要搬出去离开这个鬼地方的村民似乎全都改变了主意,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这里就是一块福地,何况这里紫霞山上还有一座超过千年的紫霞观。
一定是老天有眼,一定是紫霞观显灵,一定是上苍眷顾这块宝地,所以商唐县如此广大的地域,唯独李杖子村以及周围十公里范围内暴风雪全都停了,而外面的暴风雪依然在继续,灾情惨重,他们全村的人没有任何死伤,甚至在临时安置房里吃得好睡得好,顺便还增加了邻里感情。
非但不走了还央求韩丁来求情,结果韩丁是这么说的,“唐书记,大家保证以后每家每户都不再上山乱砍乱伐,并且从今年春天开始每年每户都上山种树,浇水,修筑防护墙,加强网,全体村民免费出劳动力,只要县里帮忙解决树苗和沙子水泥防护网就行,而且大家还说要……集体出资修建一座小水库,并且全村一起在里面养鱼,养鱼和农家乐结合起来,再加上紫霞山上紫霞观的香火,反正大家都觉得这里是福地吗,如果不是福地紫霞观绝不会选择这里。”
韩丁其实只是转述大家的意见和想法,并未提供自己的建议,她需要看唐书记的反应,虽然村民们的想法有些自私和狭隘,但其实也的确是另外一种解决思路,整体搬迁说起来不容易做起来更难,而且整体搬迁以后他们就彻底成了外乡人……尤其是年纪在六十岁以上的村民几乎全部反对搬迁,这也是洪灾地震之后李杖子村最后选择原址重建和暂时不做整体搬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勘察了受灾现场以后,认为李杖子村段时间内没有再发生地质性灾害的可能,因为这个很好理解,地震的时候这里也不是震源,地震等级只有三级,有感觉但是并未造成多大损失。
主要损失是洪灾时候造成的巨大的泥石流,可是泥石流过后也有好处,那就是给本来贫瘠的土地土壤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养分。
直到这次暴风雪开始前大部分村民都想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因为哪好也不如家好,金窝银窝也不如自己的破窝。
韩丁汇报这事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一直从上午忙到夜里九点唐书记菜算正是吃上今天的第一顿饭,中午随便喝了罐八宝粥而已。
因为没人知道暴风雪是否还会重来,所以必须跟老天抢时间才行,因为天气预报并不会有村级为单位的预报,只能是整个县区的天气预报。
县区的预报很显然是全县暴风雪,很神奇很诡异的景象,明明全县都在下暴雪挂大风,唯独一个村子雪过天晴,这真的会成为商唐县日后的一个新传说。
岳青把嘴里的腊肉白菜咽下去,“恐怕少说了一点,还要求唐书记把外面的柏油路直接修进村里对吧?如果只是单纯的按照原来的路基修路那也不算过分,可是从开发区通往李杖子村的这条路至少要架设三座中等桥梁,炸开两座山头,光是这些投资就超过八百万,而且这条路上的主要村庄只有四个,人口最多的就是李杖子村,全加起来也不过二百七十八人,这点人不要说跟唐李庄万人村庄相比,就是跟商唐县的平均村人口来比较,也绝对是排在倒数的。”
“因为商唐县平均每村有居民一千二百八十人,因为商唐县的人口三百二十万,说实话这个人口规模已经相当于一个人口大市差不多了,要是放在西部和北部,那都可以达到中心城市人口标准,可是商唐县仅仅是籍籍无名贫穷落后一座小县城而已。”
“也就说从开发区到李杖子村这条路一共三十二公里,总投资超过一千万元,这对于商唐和开发区到财务状况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根本不现实,韩丁,即便你再怎么跟唐书记汇报,也不现实,因为这条路经过的四个村子加起来都没有一千人,也就是平均针对一个村民就要投资超过一万元,而这些村民的平局年纪已经高达六十五点七岁。”
韩丁没想到岳青作为代理民政局长,居然对于他们这边的情况如数家珍,事无巨细,她根本无法反驳,只能看唐书记的脸色。
唐林放下筷子,“岳青,那么这条路沿线适合生存,或者说的直白一点,适合迁入多少人口呢?你应该也知道另外一个残忍的事实,这次雪灾过后全县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子至少会增加到几十个,商唐县虽然地域面积广大,可是真的靠近水源,可以保证基本农业灌溉牲畜饮水的地方却很少,这也是商唐县至今仍然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如果再李杖子村建设一个小型水库,一边从事水产养殖和农业观光产业,一边保证本村以及下游三十公里范围内的农业灌溉牲畜用水,那么这个区域是不是会整体改变?”
岳青愣了一下,“原来书记在做更深层次的区域规划,如果一切都实现,那么以李杖子村为上游起点,建一座小型水库,那么辐射的范围就远不止下游三十公里范围,至少可以辐射一百公里的范围,这点我有信心。”
“只是,书记,这又将是一笔巨额投资……实现起来的难度极大,哪怕是唐书记你亲自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