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我要做太孙 > 第448章 皇帝的妥协(第1页)

第448章 皇帝的妥协(第1页)

“殿下放心,微臣绝不敢再有任何纰漏!”蒋瓛心中凌然,来不及多想,赶紧领命说道。“退下吧。”“是,微臣告退……”朱允熥坐在椅子上,喝了口茶,他知道知道现在自己如果选择妥协,哪怕是妥协一小步,他们肯定会进一大步。现在那些议论的声音,可能只是说皇家如此选妃不妥,应该也把缠足的大家闺秀列为选择对象。可一旦妥协了,至少也要选一个缠足淑女作为侧妃。甚至他们会要求正妃也是这样!欲壑难填,欲求不满,人心是难以满足的!朱允熥可不想枕边人,是一脱脚就吓人的,否则那还能提起兴趣吗?而让锦衣卫记录好兴风作浪的名单,就是想要知道谁是不识时务的!也方便自己分化拉拢,毕竟士族阶层是一个大的阶层,也是不可少的阶层,因此不可能把他们全都打压铲除了。就像后世的富人一样,你可以利用他们,可以打压他们,可却不能打他们朕给消灭了。朱允熥想了想,吩咐说道:“王忠,派人去各地藩王府邸,带上一些宫里的东西送过去,虽然隔得远,却也不能忽略亲情……也请各位王叔守着皇家的规矩,话语柔和一些。”“是,奴婢明白。”士林和多数人中间的这种议论之声,也在快速的传播。在四川成都蜀王府中,蜀王朱椿正在和王妃续话。王妃蓝氏虽然是蓝玉的女儿,可并不像别人以为武将以后那样,舞刀弄枪,性情粗犷。反而非常温婉,持家守业非常贤惠。蓝氏说道:“殿下,现在外面都在议论女孩子家该不该缠足的问题,咱们女儿小樱今年五岁了,殿下是怎么想的?”朱椿听到这话,别人放下了手中的书卷,问道:“夫人,莫非你也想给女儿过缠足不成?”蓝氏察觉夫君态度有异,便从桌子上的茶壶里面,给他倒了一碗茶说道:“我是在想无论缠足不缠足,都要拿个主意,毕竟女儿五岁了,外人会提起这件事,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朱椿眉头一皱,接过茶说道:“谁在你面前说这事了?”蓝氏照实说道:“就是和咱们家经常来往的那几个贵妇,你都知道的,她们也是一番好心,并没有别的意思。”朱椿说道:“如果别人再问起,你就说皇室郡主岂有缠足之礼!让她们趁早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是担心有人借着她们这些妇人之口,来影响皇族。”蓝氏惊讶的说道:“殿下,这个总不至于吧,谁还能影响皇族?缠足只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用不着这么做吧。”“唉……”朱椿叹了一口气说道,“父皇不喜欢缠足的女子,母后也并非缠足,况且皇家从来就没有这个先例,咱们要是给女儿缠足了,说不定就会被父皇申饬,再说了,现在正是皇太孙选妃的时候,允熥已经明确表示不喜欢缠足女子了,要是从咱们家破了皇族的规矩,那把皇太孙置于何地?到时候那些不安分的人,肯定会拿着咱们家的事做例子,向皇太孙进谏,到时候就麻烦了!殿下听还是不听?按照殿下脾气……”蓝氏终究是一个妇人,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也没想太多,现在听朱椿这么一说,也觉得有点后怕!她可听丈夫说过皇太孙的性格,蜀王府敢开这个头,被人拿住话柄,导致他难以收场……殿下肯定会责罚蜀王府的!此时侍者来报,说是方孝孺求见,朱椿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他知道方孝儒作为一位学识渊博,举止严肃,品行端庄的人才,思想也最是固化。而且他在文人士林当中的影响力极大,这样的人就是皇帝也会尊重三分。自己肯定是要接见的,只是他这个时候求见……果然,方孝孺见了朱椿,在一番寒暄之后,他就开始谈论裹足对于女子贞洁的重要,对于礼教的维持,对于尊卑以及男女大防的优点,话一说起来就如同长江之水绵绵不绝,根本就不给人喘息的机会!朱椿听得头皮发麻,这不是故意找茬吗!如果是平时宣扬这个,那还倒罢了。可现在是皇太孙选妃的时候,你这是明摆着不同意储君的做法啊。朱椿不敢得罪皇太孙,也不好开罪方孝孺,只好装作头晕目眩,病症发作,根本不能支撑。方孝儒知道他是装的,可也没有办法,既不好点破,只能告辞离开……之后宫里太监来到蜀王府,送上来一些补品,又委婉的把裹足的事提了提。蓝氏这才无比佩服丈夫的猜想。而远在北平府的燕王府中,传旨的太监也到了。双方的见过礼之后,太监说道:“皇太孙殿下记挂燕王,特地命奴婢送些人参、鹿茸,还有滋补的燕窝,来给殿下补补身体。”朱棣客气的说道:“殿下有心了,多谢皇太孙殿下!”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太监摆了摆手,下面的人又送上几双女子的绣花鞋。这个太监笑呵呵的说道:“燕王殿下,这是东宫尚服局做的绣鞋,殿下特意命奴婢送来,说秋天快来了,要注意保暖,您瞧瞧,殿下多么关心燕王殿下的两位郡主呀……”朱棣不动声色的说道:“殿下对臣的心意,臣明白,一定不负陛下和朝廷所托。”太监离开以后,姚广孝从一旁走了过来,扫了一眼绣花鞋说道:“这位储君还真是有心啊,大老远的送来几双鞋。”朱棣回过身来,坐在椅子上说道:“他这是在提点本王,不要给他拆台罢了!”“哼!”朱棣从鼻子里面哼了一口气,有些不悦的说道:“某些人未免也太小看本王了,当真以为本王的格局就那样不堪吗?!无论如何本王也不可能学那迂腐之人,生生把自己女儿的脚骨头给裹断了!就为了彰显自己品德,是在愚蠢至极!”姚广孝在一旁点点头说道:“其实裹足的问题还不是最大的,士大夫和士族的试探才是最大的问题。”说到这个,朱棣就觉得非常气愤,开口骂道:“本王看他们是活得不耐烦了!竟然想要以此来试探皇权,简直愚不可及!我那侄儿刚刚被立为……监国太孙,他们急不可耐的跳出来,想要试试新主的根底脾性!当真为父皇把政权都交在他手里,就当真不管朝政了?你看着吧,这次他们肯定讨不了什么便宜!”朱棣也明白这里面的斗争,不过按照他的性格,他是绝不认同的!姚广孝笑了笑,说道:“即便讨不到什么便宜,可也没什么损失,左右不过是一次试探罢了,这次不成,还有下次,猎狗扑食,一次一次的试探,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他们得逞了。”朱棣闻言,立即眉头紧皱。不过他也并没有说什么,更没有反驳,因为姚广孝所说的乃是事实。像这样的试探,绝不会是一次。历史上,有些时候皇权为什么会丧失?那是在一次一次的博弈中,一次一次的试探里面,被逐步蚕食的!“这帮人,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朱棣骂道。没有日日防贼的道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让他们得到了机会!这样的例子很多,就拿历史上的朱允炆,建文帝来说,就发生过与士族妥协的事例。他在位期间主持了一次科举,这次科举发生在建文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千四百年。在这次科举,产生了着名的“吉水中全榜”典故!因为吉水县学子胡广中了状元,吉水县学子王艮中了榜眼,还有桃探花李贯。李贯虽然是吉安县人,但是处在广义上的吉水流域,所以就有“吉水中全榜”的说法。就就连朱棣本人,在历史上篡位成功之后,因为根基薄弱,反对的人太多,也不得不与士族妥协。朱棣举行的第一次科举,出现了江西的学子霸榜的盛况。若是细数了一下名单,就会发现这一届科举,有一百一十三名江西学子,金榜题名高中进士。而且吉水流域学子,都包揽了状元、榜眼、探花!还不光如此,江西士子更是包揽了殿试的前七名!而这只是江西科举全盛期的开始。在明朝的时候,江西的学子在科举考场上,总是习惯性霸榜。明朝的时候,吉安府出来的状元,就有十二个!再加上榜眼、探花,和数以千计的进士。这使得明朝的翰林院,大部分是吉安府人。于是乎,就有了“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说法。不可否认江西却是确实文风鼎盛,庐陵文化也确实不可小觑,也确实人才辈出,可皇帝为了天下的稳定,有时候不单单是看成绩的,他必须采取“平衡”。可为什么会出现连续霸榜的事?无非就是皇帝让步,妥协而已!姚广孝说道:“殿下,老衲觉得此时燕王府应该静默,不应该掺和此事,他们试探的是监国太孙……”“监国太孙”这四个字,听在耳中,让朱棣觉得心中很不舒服……监国,意味着什么他很清楚。皇帝的权利操之于手,自己有什么争得过呀……虽然并不认同士族所做的,可朱棣也知道自己不能引火烧身,因此便默默的没有说话。自己和储君比起来,还是太弱了。储君有皇帝撑腰,有整个天下的力量作为支撑,而自己有什么?就是一个处处受制的藩王罢了!一旦惹上麻烦,宫里那位恐怕是不会管自己的……或许,他巴不得自己引火烧身吧?:()我要做太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