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在安徽老家有好些土地,上头只有一个哥哥,家里人口简单,迎春嫁过去应付得来。赵家萍还是我的同年,妹妹嫁过去,也能帮我巩固我们之间的同盟。”
“比起同年,还是姻亲更让人放心。”
贾璋最后面的这句话,既是实情,也是在帮迎春讨要好处。
他心里清楚,只有在迎春的婚事能帮到他的情况下,祖母才会给迎春添上一份比较厚的嫁妆,母亲才会愿意把迎春记到名下给迎春一个体面。
在听到贾璋的话后,贾母点了点头。
赵家萍这人听起来可比那些纨绔少爷好多了。
虽然赵家萍的父亲不过五品,但是贾政也不过五品。若是没有祖宗荫蔽,老大和老二还做不到五品官呢。
“还是你心疼妹妹,看中的人也不错。若是赵家愿意,就让你二妹妹和小赵大人相看一下吧。”
因为贾赵两家都有意,在贾璋他们这些新科进士第三次旬休时,邢夫人和赵夫人约定好一起去京郊皇觉寺上香。
实际上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为了让小儿女相看才去的。
如今的迎春既温柔可亲又落落大方,赵夫人一见到迎春就很是喜欢她。
这时候赵夫人也不觉得赵大人的急切有问题了,这么好的姑娘,她也怕被别人抢走呀!
因为贾璋说迎春的婚事对他有好处,邢夫人也很是说了几句场面话。
赵夫人听了,更是心生欢喜。
至于赵家萍,他只能在贾璋的陪同下远远地看迎春一眼。
在看到迎春腮凝新荔、鼻腻鹅脂的好相貌后,赵家萍的脸瞬间又红起来了。
而迎春见到哥哥和哥哥身旁的少年人后也不怎么慌张,虽然耳朵有些发热,但还是稳稳地行了一个万福礼。
赵家萍慌乱地向迎春作揖,在迎春带着司棋和绣橘离开后都没回过神来。
贾璋见此情形,心中松了口气。
翰林院修撰、编修都是在翰林院当满四旬差事后,才会去御前轮值的。
如今把二妹妹的婚事定下来了,他的心事也了了。接下来,他也能安心地准备入内轮值的事情了。
第117章赵家下定姻缘已成,和风细雨初次轮值
“听说了吗?二姑娘的婚事已经定了!我听大太太身边的嬷嬷说,过些日子赵家就来下定了!”
“赵家?是哪个赵家?我怎么没听过?”
“不怪你没听过,三爷给二姑娘挑的夫婿不是勋贵老亲家的公子,而是他的同年小赵大人。前些日子家里办宴,三爷请来的那些客人里面最年轻的那位就是三爷给二姑娘找的夫婿!”
“原来如此,要我说二姑娘也是有福气。便是大老爷大太太对二姑娘不上心又能怎么样呢?有三爷这个哥哥,二姑娘是不用愁了。”
“可不是,大太太还说要把二姑娘记到名下呢!”
探春原在陶园里赏花,走到蔷薇丛附近,正要采下一朵蔷薇簪到鬓边,就听到了小丫鬟嘁嘁喳喳地说话声。
听到她们在谈论迎春的婚嫁,心里恍然。
原来昨日大太太带着三哥哥和二姐姐去皇觉寺不是去还愿的,而是带着二姐姐去相看夫婿的……
有三哥哥在,二姐姐的终身是有靠了。可她还不知道自己以后要怎么办呢。
若她是个男人,也能像三哥哥一样参加科举就好了。
就算不能像三哥哥一样三元及第,也能像那位小赵大人一样铨选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