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黛玉在信中向林姑父提过他们的玩笑话,还是林姑父和他想到了同一处呢?
林如海带贾璋来到书房,让他坐下后笑道:“不用瞎琢磨了,这房子就是按照你和黛玉的心意修葺的。”
“待到我们这些老人家百年后,你和你二哥就要分家了。到时候,你就带着黛玉搬到这处宅子里面来住。”
“这房子共有四进,虽不如荣国府大,但也够你们住了。而且走亲戚也便宜,还方便你看着荣宁街的族人。”
林如海一开始说这话时,贾璋还有些不好意思,后头倒是越听越有道理了。
这些年他经营有方,靠着绍治帝建玉熙宫、娘娘们省亲、去江南抄家与日常经营田产生意赚了不少钱。
去了各项花费,也剩下了十来万两银子。
不说别的,在京中置办一处宅子还是没问题的。
但现买的宅子不一定有落英巷这处宅子离荣宁街近,若是日后搬到这里,确实既方便走亲戚,又方便监察他们家那些容易犯事的族人。
而且,这里是黛玉的家。
若是分家后,黛玉能住在这里,心情也会很愉悦吧?
想到这里,贾璋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小侄多谢姑父挂心,只是姑父不用这般照顾小侄。姑父和妹妹住得舒坦才是最要紧的,侄儿年轻,住哪里都使得。”
林如海听到贾璋话中对黛玉的关怀之意,心情亦是不错。
因此他特意拉着贾璋探讨了好半天学问,又为贾璋正在编纂的《尚书通考》提出了几条实用的建议。
中午的时候,林如海又留了贾璋吃饭。
在离开林家前,他又见了黛玉一面。
因为有林如海在,两人也没说太多话。毕竟昨天晚上在荣庆堂的院子里,他们两个已经叙过旧了。
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有些不舍的。
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即便再不舍,两人也得道一声再见与珍重了。
在贾璋离开后,黛玉正式接手了林家的内务。
林如海在转任南京翰林院掌院学士前,就重金遣送走了家里的姨娘。
此时京中林府除了林如海外,只有黛玉管理家务最是名正言顺。
在荣国府这些年,贾母和史湘霓都没少教导黛玉掌家的本领,黛玉又管过菁莪馆的内务,因此拿起林家的家务事来也很是得心应手。
毕竟林家人口简单,管起家来,自然比荣国府这样枝繁叶茂的人家容易。
对于黛玉来说,她管理林家内务时,只有官面上的交际走礼算是一个挑战。
不过有林如海教导、林管家帮扶,她也很快就学会了这件差事。
林如海不止一次赞叹黛玉的聪慧。
事实也确实如此,黛玉她的确是一个聪慧的姑娘。
在原本的时间线中,养在深闺中的黛玉都能看破荣国府烈火烹油下的危机。
这一世,因为贾璋的建议,黛玉读了更多经史游记。
在读完这些经史游记,听过贾璋向她讲述的世情后,黛玉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起来。
她本就是个聪颖绝伦的女孩子,在接收到这些深闺女子难以获得的信息后,黛玉整个人都得到了蜕变。
贾璋就觉得他的黛玉妹妹知世故而不世故,怀有一颗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