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红楼]贾璋传 > 第161章(第2页)

第161章(第2页)

第132章丰盈国库催动改革,内阁会议探讨火耗

在江南官场抄出无数白银后,绍治帝就动了进行火耗改革的心思。

因为盐税一案,绍治帝在朝廷内部的话语权得到了空前的增长,国库里堆满了抄家得来的银子,养廉银子的事情也不用多费心。

除此之外,绍治帝已经命东鸾卫收集民间碎银,并在皇庄开炉熔铸官银。

经过潜邸幕僚与大内账房的精确计算,绍治帝已经厘定了火耗的具体数额,并且定下了固定的火耗数额。

绍治帝把碎银中杂质最多的川西地区的火耗数额定为固定的火耗数额的标准。

如此一来,即便是碎银杂质多的地区,也不用因为火耗银子贴钱,进而导致他的改革变成弊政。

而那些碎银杂质少的地区,依旧能够赚上一笔银子。

虽然比起以前的火耗,这点银子根本算不上什么;但是那火耗本就是朝廷的钱,不能因为约定俗成四个字,就把这些钱默认为硕鼠的东西。

绍治帝断了这些人的发财之路,也是在替天行道。本就没有半点错误,他无愧于心!

而且,绍治帝觉得自己已经很仁慈了。

毕竟他愿意对过去的火耗犯罪行为既往不咎,又愿意给那些穷苦官员发一笔养廉银子,这般仁德的君主简直就是千年难见!

下面的官员不感恩戴德,也就罢了。若是敢顶风作案,绍治帝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雷霆震怒!

至于绍治帝让东鸾卫的绣衣使者去收集各个地区的散碎银两,而不是吩咐潜邸心腹去做这件事也是有他的考量在的。

东鸾卫是太上皇转送到绍治帝手中的特务机构,因此,太上皇对绍治帝吩咐下去的事情必然也是知情的。

在忠顺亲王和冯唐前往江南抄家前,绍治帝就已经把这个任务分配给了东鸾卫。

以太上皇执政几十年的经验与头脑,他不可能看不出来绍治帝打算做什么。

而他没有因此召见绍治帝并提出反对意见,就意味着他是同意绍治帝进行火耗改革的。

绍治帝也明白太上皇的意思。

有这位老人家的默许,火耗改革的最后一道阻碍就也消失了。

在盐税案后,他对内阁阁员们的主动性增强了。

只要太上皇不反对,他提出的意见又利国利民,底下的阁员就不会有人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绍治帝静极思动,生出再创佳绩之心也不足为奇。

更何况,贾璋在第一次前往玉熙宫轮值时提出的养廉银子确实是燮理阴阳,调和清浊的好办法。

有了这笔养廉银子在,地方官员在被朝廷蠲免灰色收入后也不敢轻举妄动。

朝廷占着为民为国的大义,又给失去了火耗银子的官员发了养廉银子,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清廉的官员会赞美改革绍治帝是大盛朝的圣君明主,污弊的官员也不得不仔细斟酌生事的代价。

改革的绊脚石必然会被朝廷收拾得凄凄惨惨,贪官污吏也必然会在煌煌史册上遗臭万年。

而且有养廉银在,不听从朝廷命令的官员可不会被人同情,反而会被人戳脊梁骨,绍治帝也不会碍于众意,对不服从火耗改革的贪官心慈手软。

想明白这些事情后,绍治帝已经下定了决心。

于是在朝廷征收秋税前,绍治帝就对几位阁老提出了火耗改革之事。

“朕闻地方官员时常贿赂钱官,在销熔碎银时恶意制造火耗。如此上下一心贪墨横行,实乃朝中大弊。”

“朕有意进行火耗改革,把火耗的数额固定为一成——这是川西地区的碎银熔铸官银时的火耗数目。以此为标准,已经很照顾地方官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