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令君的计策,莫非是想激怒那颜良,将他引出宛城与我一战。”
“介时我佯装不敌,假意战败,将其引至博望坡,再以伏兵歼灭之?”
黄忠到底也是名将,苏哲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岂能还领悟不出计策的全貌。
苏哲微微点头,笑而不语。
黄忠恍然明悟,不禁赞叹道:
“苏令君对人心的把握,当真是无人能及,竟对这颜良的性情了如指掌,老朽今日算是见识了。”
“令君这一计,确实是以少胜强,智取宛城的妙计。”
赞叹过后,黄忠脸上却又浮现好奇,再问道:
“只是这伏击之地,苏令君为何选在博望坡,此地有何特殊之处?”
苏哲俯下身来,又在地上勾画起来,解释道:
“这博望坡两侧为山坡密林,是藏兵的绝佳之处,中间地形收窄,不利于兵力展开。”
“这样的地形,黄老将军应该清楚,最合适的便是埋设伏兵。”
“所以咱们伏击颜良之地,自然要选择在这博望坡。”
黄忠恍然大悟,却又惊叹道:
“若老朽记得不错,苏令君也是首次过江,为何却对这南阳地形了如指掌,竟然知晓这博望坡的地形?”
苏哲当然知道了。
曾经历史上,孔明便设计,在博望坡伏击过夏侯惇。
但凡设伏兵之地,其地形必大同小异,不用实地考察也能推测的出来。
苏哲不过是借计一用,在这博望坡坑一回颜良。
“我怎么知道博望坡地形不重要。”
“重要的是,老将军以为,我此计可行否?”
苏哲便顺势将话题引开。
黄忠豪情狂燃,欣然道:
“苏令君算无遗策,你说此计可行,那自然是万无一失。”
“这一战,咱们打便是!”
苏哲微微点头,遂道:
“既然如此,那事不宜迟,老将军便集结兵马,即刻出发吧!”
当下黄忠便尽起新野五千兵马,大张旗鼓,浩浩荡荡杀奔宛城而去。
…
宛城,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