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宁笑道:“咱阿年这么优秀,人家学堂肯定抢着要。”
小鹤年谦虚道:“是萧先生帮忙说的。”
高里正都办不到的事儿,萧先生一句话就可以。
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或者说是身份地位的差距。
小鹤年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了。
小珍珠:“哈哈,我就知道萧先生是好人,咱好好招待他肯定有好处的。他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还来玩儿呀?”
小鹤年:“他回京城了,小公子还在。”
小珍珠:“谢小公子来玩也可以的,咱也会好好招待的。”
沈宁洗手和裴母一起缝被子。
裴长青看到媳妇儿儿子回来,也跟几人说一声,喊着裴父一起过来看看。
沈宁和小鹤年就把学堂的情况说了一下。
相比之下裴母还是选择住小闺女家,她知道闺女肯定乐意,女婿也是心善之人,亲家母对她不待见,但是对阿年这个读书人不会排斥。
当然,阿年不在家,她肯定会想得厉害,可孩子前途更重要。
要读书呢。
阿年真是了不起。
沈宁就跟裴长青说做个鸡公车,到时候接送阿年上学,顺便家里也能推重物。
裴长青前世没见过木制独轮车,到了这里见到了,来换材料的有些就推着独轮车。
鸡公车的形状也多种多样,南北方也有不同,但是本质一样,就是一个大大的独轮,两个支脚,两根长手柄,车轮两边是木条搭起来的平台,可以放东西,而为了多装东西,独轮前后上面也可以装平台放东西。
只要木头能承重,只要推车的人胳膊够长,力气够大。
力气小的就做小独轮车,轮子小、车小、把手开间也小,女人孩子都能推。
裴长青一看就知道原理,“关键就是车轮,这个车轮得有专门手艺和工具才能做,我问问王木匠。”
很快王木匠跟着裴长青过来,因为堂屋在缝被子,他也不进去,就在门前檐下坐了。
沈宁给他倒碗水。
王木匠喝了一碗水,表示不要了,“作为一个全能木匠,我做大车也是一把好手,这种独轮车自然木得问题。关键就是轮子,你要结实耐用,轻便不笨重,就得輮木做轮,要是不那么讲究,就直接用板子卯榫拼接成轮子。”
做大车也是木匠一个相当重要的手艺,关键是车轮,他俩儿子都做不好。
做一辆木板车,常用大小,即便主家自己提供木料,都得给二两半到三两银的手工费,一个轮子就得将近一两,其他看你包不包铁,砸不砸铁钉等。
而独轮车一辆也得给差不多二两银的手工费,贵就贵在轮子上。
木板车比独轮车大,拉货多,而工价相比却更划算,所以老百姓宁愿做木板车不想做独轮车。
当然实际就是木匠们为了多赚钱,提高独轮车的工价,宁愿大家都来做木板车。
若是有人做独轮车,那也能多赚一些。
做车轮损耗也大,如果技术不过关,有时候费不少板子呢。
所以现在有木匠偷懒,不輮木,直接拼接,做起来是简单不少,可轮子比輮木的笨重很多。
有钱人家是不用这种的。
听完王木匠说的工价,沈宁和裴长青又沉默了。
所以……他们似乎做不起。
不买书还行,买了书就……算了?
冬天就让阿年住小姑家吧,有时候感情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不是?
王木匠一眼看穿夫妻俩的难处,他道:“裴二郎,我给你做个独轮车,不另外算工价,就按照咱现在的工钱来。”
裴长青:“王伯,那怎么使得。”
王木匠:“你先听我说,我有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