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自己不歪也容易惹祸,被某个老男人看上啥的也麻烦。
沈宁听得很为张氏高兴,“成,我明儿就帮她物色,多找几个给她带带。”
满村这么多妇女呢,要选几个助手还是很轻松的。
高里正:“这事儿交给你我放心。”
他老婆子虽然一把年纪有经验,会雇人干农活儿,但是也没做过生意,于妇女能力这块不是很了解。
沈宁又问张氏几个住哪里,是不是得在城里租个小院儿。
高里正:“我闺女和女婿在城里有个小院儿,他们平时不住,我去的时候才过去住两天。就让她们住那里,自己家的房子住着放心,那里平时有个婆子负责做饭洒扫,也方便。”
沈宁:“那不能白住,我们交食宿费。要是里正伯的就算了,毕竟是霍家的,也不好让高姐姐难做。”
高里正自信道:“放心吧,我还能和你客气说虚话?那是有把握的。我给了饭钱的,住宿钱就免了,等咱有了钱肯定要租个大点的院子,自己人去城里也方便。”
张氏和三婶儿没回来,沈宁这边儿去镇上送货的人选也得另外安排。
这个倒是没问题,沈宁平时收豆腐啥的也没少观察村里的妇女。
现在差不多种完麦子,找个男人也行。
冬天冷,男人更抗冻。
说话的时候裴母又给高里正端上来一盘煎饼果子,家里有什么就包什么,铲成三段,吃起来方便。
高里正和沈宁熟了也不忌讳,一边吃一边说话,吃掉一块才惊讶道:“哎呀,怪好吃的,和之前的煎饼不一个口感呢?”
沈宁笑道:“之前的煎饼是烫面儿,干煎饼,这个是面糊糊摊的,要厚一点,还打了鸡蛋吃着更软乎,这都是里正伯你家的鸡蛋。”
沈宁家没养鸡,就从高里正家买蛋吃。
高里正就给她成本价,沈宁不肯占便宜又多加一点,反正不让人亏钱。
买他家的鸡蛋比自己养鸡划算,沈宁觉得占了便宜。
高里正:“真好吃,你别说,我一早或者一晚的到了县里,又累又饿又冷又困,要是有这么个热乎乎的煎饼果子,我真买。”
他看了看,估计道:“加这些东西卖八文,指定有人买。”
沈宁:“若是在府城和京城,肯定不错,县城还是差点。”
县城打工族没那么有钱。
有钱老爷们也不太一早一晚的又累又饿又困。
关键现在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不行,小吃摊儿赚的就是辛苦钱。
即便现代人口多,推车子卖煎饼果子能赚钱,也并不能发财,还是赚辛苦钱。
古代更如此。
当然肯定比种地的庄户人强,在大城市一年赚个二十两出头还是可以的。
高里正:“饭馆儿里肯定行。回头教给常老板他们,他们卖货栈码头苦力吃食,量大管饱,不少赚。”
卖给他们甚至不用加鸡蛋,就卷着素鸡油豆腐和腌白菜就行,卖四五文。
这么一大个,足够他们吃饱的。
不知不觉高里正吃饱了,还打了个饱嗝,“阿宁,我和你商量个事儿,我这里也打算再添几个人儿。”
沈宁点头:“里正伯你说。”
高里正:“我大舅兄家的孙子,叫陶启明,小伙子有劲儿勤快,为人开朗,性情稳重,不闹事不嘴碎。我先带他几天,回头让他去邻县试试。”
原本他寻思先从熟人入手,再由熟人一波波介绍,半年差不多能把县城拿下来。
他没去想自己开铺子零售的事儿,因为县城有好几家酱菜铺子,主卖酱油、酱料、酱菜、豆制品等,他们再开没有优势,不如就发货给张老板和其他酱菜铺子。
这一次张老板也给他介绍了一家酱菜铺子,进货量不小。
他算着县城零售差不多就这样了。
现在既然张氏带人跑县城,他寻思自己去开发一下邻县。
当然不是两眼一抹黑贸然开发,还是熟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