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这个崔书吏肯定是滥竽充数的。
裴长青看瓦匠们正按部就班地干活儿,没有什么问题,便对崔书吏道:“崔书吏,我也……不是很会,我也约计一下,你姑且看看?”
崔书吏点点头,满是希望,“你试试。”
他看裴长青之前自己画的营造图,分率标得很规整,而且长宽高都做了标注,还约计了青砖用量呢。
正是看到这个,他才想让裴长青给算算的。
裴长青另外拿了一张纸,用自己的炭笔把营造图简单地誊抄下来,然后分片算面积,算体积。
当然大部分也是根据他的经验,接触多了就知道用这个方法摆砖砌墙一平方需要多少青砖,用那个方法摆砖需要多少。
需要多少石灰、黄泥自然也就有数。
至于瓦片那就跟屋脊屋架的夹角度数有关,一般住房夹角是105°,但是有些庙宇会陡峭一些,硬山顶和歇山顶也不一样,不过大体都有个范围。
裴长青给圈出来标注一下,这里用到了各种形状的面积,崔书吏一概不懂。
裴长青也不写过程,只写结果,就当自己估算的。
他顺便解释道:“崔书吏,其实也不是我自己算的,有些是我在别人的书上看的,那什么书你没看过吗?我儿子之前在谢家书肆看过不少,还借出来给我看。”
在小少爷跟前,他推给其他瓦匠、裴端等人,在外人面前自然往谢家书肆推。
反正崔书吏这些人也不会求证,只会觉得谢家好厉害。
果然裴长青这样一说,崔书吏就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
“多谢裴二郎指点,我确实要找两本书来读读。”他也确实没认真学过营造学,顶多就是会算术而已。
营造学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有些他根本……不懂。
裴长青就想到他和阿宁聊过的话题。
封建王朝大家都奔着科举使劲,重文轻理,数学物理化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他们想的是等中进士以后集中精力钻研,为后续当官之用。
要么就是科举无望,不再研读四书五经,而是学一下算术文书等,然后在县衙某个书吏的工作。
这就导致县衙大部分基层工作人员能力底下,业务不够熟练,而百姓识字的又少,会算账的更不多。
而这些书吏没有正经工资,都是靠办差拿钱,什么文书费、誊抄费、印章费的,导致他们绞尽脑汁挖灰色收入。
在办差过程中有意无意就会出现诸多错误,多收税、滥收费等情况。
反正老百姓不识字,多缴也只以为是朝廷多收税。
若老百姓能识字,就能看懂县衙张贴的各种通告,会算术,也能大体知道自己交税数额等,不至于出现太大错漏。
裴长青脑子里已经在盘算多少年能培养基层人员顶替这些滥竽充数的了。
这六房书吏有几十号人呢,自己培养五六个不成问题,当然得他和阿宁有一定身份地位才行,否则也没这个入选途径。
崔书吏还在殷殷致谢呢,“裴二郎,回头我请你吃饭呀。”
裴长青笑,“崔书吏,不客气,有事儿只管开口,我会的肯定知无不言。”
回头吃饭,多半就是不可能吃饭。
真要请客你得说今晚或者明晚。
傍晚时分裴长青打算收工,陆典史带着冯三和刁五从外面回来。
“裴二郎,先别走,晚上兄弟们一起吃饭。”
裴长青却也没人家给就接着,而是笑道:“陆三爷,咱还是等工程完工再喝庆功酒吧,现在小民不敢松懈。”
陆典史哈哈笑起来,“你呀,是个谨慎人儿。”
他又给裴长青介绍冯三和刁五,“昨儿他们去你家订货了,沈娘子说她过几日会亲自押货进城来。”
说完他就看裴二郎脸上笑意渐深,不由得也笑起来,“裴二郎伉俪情深呀。”
裴长青从来不在夫妻感情上谦虚,只要人家说他夫妻感情好他就点头,“确实,毕竟相濡以沫过来的。”
他看冯三和刁五,这俩人面带骄横之气,在陆典史跟前又过于谄媚,想必去家里也会摆架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