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来查看的王永和冯彬看到,也激动得直攒拳头,喃喃道:“陛下终于……终于要把他们召回殿下身边了吗?”
他们是懂这个的,立刻回去找水嬷嬷和宫嬷嬷,让他们准备香案、红布等等。
裴母都没听明白,“什么剩纸?为啥还上香?”
水嬷嬷笑道:“恭喜大妹子,是皇帝陛下知道二郎和阿宁,给他们颁发圣旨呢。有了这圣旨,以后咱家就改换门庭啦,再也没有那不开眼的敢来敲诈勒索啦!”
“啊?”裴母明白过来怎么回事以后被一股巨大的喜悦击中,这种感觉过于强烈,让她眼前直接一黑。
旁边宫嬷嬷预备着呢,立刻扶住裴母,掐人中。
裴母:“哎哟娘哎,列祖列宗,这是哪个坟头冒青烟儿了啊?他爷,他爷……”她又喊裴父。
有宫嬷嬷和水嬷嬷指点帮衬,他们在院子里摆上像模像样的香案,其实就是供桌盖上红布,摆上香炉,再点上三炷香。
张公公居然有一种类似“近乡情更怯”的感觉。
确切说是追故事连载看到原型的感觉。
最初他和皇帝听萧先生讲豆腐娘子一家的故事,后来看水嬷嬷宫嬷嬷写信讲,再后来还看顾千里写的,他们角度不同,侧重点不一样,却让他和皇帝都看得津津有味。
过年又听谢恒讲,他讲得更加深入,更加亲近,更加动人。
裴爷爷如何从不敢说话的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变成现在的编匠头子,村里老头子有事儿都找他拿主意。
裴奶奶如从从胆怯懦弱,被大儿媳欺负的老丫头变成现在的大家长,大儿媳见了她老老实实的。
可他们都非常慈祥,疼儿子媳妇,疼孙女孙子,对他这个外姓孩子也如亲孙子一般疼爱。
更不用说裴二郎和沈娘子了,他们的好三天三夜说不完。
他说最多的就是小鹤年和小珍珠,听他说了以后,张公公和皇帝就仿佛能看见这一家子在眼前活动般真切。
皇帝非常想见见他们,于是特意打发张公公来颁旨。
第130章 皇帝表彰 这孩子和太子多般配啊
张公公对这家人也好奇,很想见见他们,要替陛下好好看看他们是否如传言中那般有趣。
这一路上他既想立刻看到他们,又害怕看到他们和想象中不一样而心生失望。
这会儿到了门前,也算是尘埃落定。
桃源许知县和曾知县作陪,看张公公停下里,便伸手引路,“张公公,请。”
张公公却顿住脚步,打量了一眼,土坯墙、木板门,全都是原汁原味没有什么修饰的。
简单的木板门上贴着一对鲜红的福字,那字打眼一看清俊秀逸,有点萧先生和谢相爷的风格,再认真看笔触青涩稚嫩,仿佛出自幼童之手。
他不由得唇角勾起,看来是阿年的手笔,他临摹谢恒的字迹倒是挺像回事。
张公公心里的石头就落了一半儿,似乎看到一个清俊的农家小童端坐在桌前认真写福字的模样,是想象中的样子了。
王永冯彬候在门内,躬身请他们入内。
张公公瞥了两人一眼,笑了笑,抬步走入院中。
这简陋的院子是他根据信息脑补的样子了。
正对大门是一堵土坯影壁墙,墙中间倒是花了点心思,用砖头拼出一个菱形格子,正好贴了一张福字。
院子西南边儿有两座土坯石头混合砌成的……茅厕?
哟,人家还分男女呐,墙上挂着写有男女字样的木牌,红男绿女,怪讲究的。
张公公当即就笑起来,谢恒说这俩字是他来参观以后跟阿年写的。
院子里倒是干净齐整,中间一条碎石铺成的甬路,甬路挺宽阔的,东西墙根儿栽了一些小树苗,还用稻草盖了一些韭菜、菠菜啥的,透着绿意。
院子挺大,屋前一丈半的位置用青砖铺地,下雨也不会泥泞。
这会儿香案就摆在此处,男女老少乌拉拉跪了一地。
在两位嬷嬷的指点下,裴长青和沈宁跪在前排,裴父裴母带着小珍珠和小鹤年跪在第二排,两位嬷嬷和卢锦张顺跪第三排。
王永和冯彬也跪了过去。
顾千里和韩方初六那日就出去办事了,至今不曾回来,所以不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