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和谢恒交好,他们也没流露出半点要巴结谢相爷的意思。
他们敬重皇帝,希望皇帝长命百岁,却也是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皇帝说这种纯粹的人很少了。
皇帝也不想要家奴,他只想要贤才。
顾千里就给小鹤年讲他知道的海禁。
最初海禁是为了稳定政权,以防前朝余孽、倭寇等和内地勾结,扰乱刚刚建立的政权。
后来就是某些大臣觉得朝廷宝船出海,只是为了宣扬国威没有实质好处反而给朝廷和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便集体逼迫皇帝重开海禁。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文官集团只是拿着百姓当幌子而已,并非真的减轻百姓负担才开海禁不再下西洋的,因为朝廷的宝船停止海外贸易,他们各大家族的船队却兴盛起来。
他们的海禁只禁民间出海,却不禁他们自己。
各大家族的船从泉州、福州甚至金陵出发,去往东洋、南洋、西洋,盈利巨大。
这等于他们自己独占巨大的海外利益。
江南、岭南等地有些大家族比皇帝可富有多了。
小珍珠:“他们的船没有原来朝廷的船大,也没有朝廷的水师厉害,所以就打不过倭寇了吗?”
倭寇这个词儿小珍珠听不少人说过,谢恒、谢掌柜、阿鹏、陆典史以及顾千里,甚至宫嬷嬷水嬷嬷都说过。
听说几十年前还有倭寇妄图从他们这里登陆呢,只不过后来都被消灭了,现在又蠢蠢欲动。
顾千里了解裴长青、沈宁以及孩子们,知道他们好奇心重,喜欢收集信息,但是从来不会乱说。
他就给他们讲自己知道的倭寇。
百年前的前朝末年,东南沿海以及南边儿海域确实活跃着一批东洋倭寇,纯纯的东瀛人,他们妄图登陆占领沿海地区,后果自然是被消灭。
后来的倭寇、海盗成分就很复杂了,东瀛浪人是少数,大部分是大庆出海的人。
自打朝廷打击民间出海,民间船队便偷偷出海,期间被捕、没收船队的不少。
为了报复他们就私下里组成了反对势力,自己出海贸易的同时打劫其他大家族的商船。
后来发展到以打劫为主,成了臭名昭著的海盗。
朝廷不承认他们的大庆身份,统称为倭寇。
顾千里道:“真正的东瀛人不足为惧,他们顶多百十人驾驶小船过来骚扰渔民,成不了气候。关键是那些熟悉地形的江南人和岭南人,他们出海当了海盗,危害甚重。为了保护出海商船,陛下命我带人前去保护。”
那些大家族出海的船队虽然没有曾经的宝船那么巨大且配备大型火炮,却也配有一定火炮。
他带人去,一是保护商船,二是找机会渗透那些船队。
沈宁和裴长青对视一眼,东瀛人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都不足为惧的,谁知道后来就给华国带来那么沉重的灾难呢?
或者说不是东瀛人厉害了,是华国后来太过落伍,没有跟上世界的发展潮流。
而之所以没有跟上发展反而出现倒退,这就是民族排外的结果了。
在满族统治者的心目中,提防汉人是最重要的,其他都要靠后,所以一步步导致后面无法收拾的局面。
当然现在不必说这些,只要他们尽力发挥自己的光热,就能为这个时代点亮一盏不一样的灯火。
小珍珠听得热血澎湃的,转身往外瞅,看看师父回来没。
她要多跟师父学本事,以后跟着顾伯伯出海!
小鹤年则起身,急着喊二蛋等人一起去继续黄泥水淋脱色试验了。
裴长青和沈宁也问问顾千里,看看自家有什么可以拿去交换。
出海贸易的大宗货物主要是瓷器、茶叶、丝绸这些,这时候英国茶叶大盗还没有偷走华国的茶叶去印度大片种植,所以茶叶的出口量还是非常巨大的。
瓷器、丝绸更是海外奢侈品。
瓷器的话,他们就不想了,景德镇瓷器享誉世界。
丝绸,他们也不费劲,江南丝绸衣被天下。
茶叶,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善六大茶的分类,但是绿茶、白茶、黄茶、红茶已经出现,只有乌龙茶和黑茶还没出现,另外后来流行的茉莉花茶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