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 170180(第42页)

170180(第42页)

他就推辞,他们跟着阿宁和二郎没少赚钱,二郎请客请外人意思意思就行,自己人算了。

裴母却道:“外人都请,哪能落下自己人?你们还得来陪客呢。阿宁说了,现在家里不缺吃的了,就图个热闹,把家里人都带上。”

大伯娘知道沈宁的意思,之前沈宁透露过,有话想趁着过年跟大家说说。

她笑道:“行,就是那么多人来吃饭,咱们今儿就得准备吧?”

裴母、宫嬷嬷和大伯娘几个老太太们又一起商量。

本家几户,加上高里正一家,加上宫嬷嬷和学徒们,还有作坊各管事带着家里人,得小一百人呢。

家里摆不下,得去作坊那边儿摆,把各家最大的饭桌搬来拼起。

至于锅沈宁家没问题,但凡有炕必然连着灶,有的还是双锅连灶,加上作坊那边儿的锅,足够用的。

今天就可以把大骨头汤、牛肉、羊肉、下水等需要久炖又不怕放的先炖上,明儿就煎炸炒、烤。

裴母拉着宫嬷嬷的手笑道:“有老姊妹帮衬,我半点不慌。”

宫嬷嬷几个都喜滋滋的,感觉今年过年格外有滋味儿有盼头。

裴母又趁机招呼孩子们过来点菜,“明儿下午咱们请客,好些人来吃饭呢,你们都能点一道自己爱吃的年夜菜啊,快来点。”

小珍珠最先跑过来,“奶,我点拔丝山药。”

拔丝山药现在是孩子们的最爱,百吃不厌。

宝儿:“我要吃虾皇饺儿。”

虾皇饺是孩子们听蔺承君口述,央求沈宁做的,后来去县里厨房也做,却没有沈宁做的水晶皮那么薄透有韧劲,馅儿也没有沈宁调得鲜香味儿美。

在县城沈宁极少下厨,孩子们懂事也不缠着要,现在回家让点年夜菜,他们就不客气啦。

而且这一趟回来,各酒楼饭馆和其他老板送了好多年货,里面就有比巴掌还长的大海虾。

小鹤年点的是鱼丸。

若是亲娘做饭,小鹤年是舍不得点复杂菜式的,不能让娘受累。

可现在有好几个人帮忙,不用娘动手,他就无所谓了。

鱼丸是用刀将大鱼片成两片,拿掉主刺,先用刀背轻轻敲松鱼肉,然后开始一点点刮鱼茸。

刮下来的鱼茸加调料和蛋清等顺时针搅拌上劲儿,再攒出一个个丸子。

二蛋点的是凉拌菜,焯过的菠菜加油豆皮,再加点绿豆芽也可以,还可以加皮蛋碎、木耳什么的,甭管拌什么菜,“要加婶子新教的那个椒盐粉。”

今年冬天四海府那边儿虾子泛滥,除了做虾酱、晒虾皮还往成阳县这边儿运。

蔺家、杨家、成家在四海府都有生意,也都买了不少干磷虾,比虾皮大且有肉,不管做汤、炒菜都可以放,非常鲜美。

沈宁就教着厨娘们把干虾子继续炕干,然后和花椒一起用小碾子碾成粉末,再加上适量盐就成了鲜麻味儿的椒盐。

这椒盐粉不管蘸肉还是烧烤、做凉拌菜都非常鲜美。

尤其做汤、清汤面什么的,哪怕一滴油不放,清水煮菜面再加两勺椒盐也非常鲜美。

有了这个孩子们也爱吃菜了。

小珍珠又嚷嚷点别的,“大丫二丫姐他们还没回来,我替他们点好。”

嘿嘿,他们喜欢的也是她喜欢的。

小珍珠要把自己爱吃的菜全都点一遍。

可惜谭姨他们今儿回县城了,否则她还能多点两道呢。

当天入夜时分,张氏领着孩子们坐运输队的骡车回来,孩子们扎堆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半夜开始下雪,等早晨就变成小雪。

下雪不冷,反而使得年味儿更浓。

今年人们把祭祖往后放放,先忙着去福气娘子牌坊下面叩拜皇帝一家三口。

同时瞻仰皇帝今年赏赐给沈宁家的新字,御笔亲题的福、寿、敏、勇字。

沈宁和裴长青把御赐字请出来,给大家瞻仰叩拜过,又收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