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燃起,血染江南。
赵婉清率领大军势如破竹,连克数城。谢明轩在最后一战中被俘,萧承煜则在逃亡途中被暗卫截获。
一个月后,江南平定,谢家覆灭,前朝余孽尽数诛杀。
赵婉清凯旋归京,天子亲自出宫迎接。
“赵卿,你果然未负朕望。”天子感慨万千。
赵婉清跪地叩首:“臣不敢居功,只愿大梁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天子扶起她,郑重道:“从今日起,你便是朕最信任的大臣。朕准你继续推行新政,若有阻碍者,尽可处置。”
赵婉清抬头,目光坚定:“臣,遵旨。”
她知道,这场斗争并未真正结束。但她也明白,自己已经站在了命运的巅峰。
这一局棋,她赢了。
但她也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
而她,已准备好迎接一切风暴。
江南战事平定后,赵婉清并未立即返回京城,而是留在姑苏城中亲自督办谢家旧党残余势力的清理。她深知,这场政局动荡虽已告一段落,但若不能彻底肃清隐患,未来仍可能死灰复燃。
这一日,她在谢府密室中翻阅最后一批卷宗时,发现了一封未曾拆封的密信。信封上无署名,却盖着一枚熟悉的印章??是沈怀远的私印。
她心头微动,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展开信纸。
“若此信落入你手,说明我与谢文渊的谋划已然败露。然则,赵大人,你可知自己不过是天子手中的一枚棋子?新政虽盛,终究难敌人心所向。大梁之根基,非一朝一夕可改,而你,也不过是被推上前台的牺牲品罢了。”
赵婉清眉头微蹙,继续往下读。
“陛下看似信任你,实则早已对你生疑。否则,为何在江南局势未明之时,便将你打入诏狱?他需要一个替罪羊,而你,恰好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她停顿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然而,即便如此,我仍不得不承认,你是少数能真正撼动旧制之人。若你愿放下成见,另寻出路,或许……我们还有合作的机会。”
信末并无署名,只有寥寥几字:“棋未终,局未散。”
赵婉清缓缓合上信纸,神色沉静如水。她知道,这封信绝非沈怀远所写,而是一个尚未浮出水面的对手留下的试探。
“果然……真正的敌人,还在暗处。”她低声自语。
---
与此同时,京城之内,风声再起。
天子虽已恢复赵婉清的职权,但在朝堂之上,仍有不少旧臣对其心存忌惮。尤其是一些曾依附沈怀远的官员,虽已被清洗,但他们的亲信、门生仍在朝中占据要职,伺机反扑。
一日早朝,礼部侍郎李承安突然上奏:“陛下,赵大人虽有功于国,然其行事风格过于激进,恐致民心不稳。臣以为,应设法平衡新政与旧制,以免引起更大动荡。”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天子面色微沉,尚未开口,兵部尚书王敬之便附和道:“李大人所言极是。赵大人推行新政固然有益,但若操之过急,恐生变故。不如暂缓部分改革,待局势稳定后再行推进。”
赵婉清站在殿中,神色平静,目光扫过二人,缓缓开口:“二位大人之意,是要我放缓新政步伐?”
李承安拱手道:“并非阻止新政,而是希望赵大人能顾全大局,避免因改革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赵婉清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那本官倒想请教诸位大人,何为‘大局’?是保全旧制,还是真正让百姓安居乐业?”
她语气不重,却字字如针,直指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