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馆长一身儒雅气息,但为人幽默风趣,最是爱开玩笑,这会儿看见苏葵就开始打趣她了。
苏葵都已经习惯了,只是一笑∶&ot;冯先生,您又在开玩笑了。&ot;
看了看外面站着的同学,他又笑道∶&ot;同学们,苏葵同志是作协成员,也是咱们学校的学生,她在这儿是跑不了的。但你们的书再不看,知识可就要跑了。&ot;
大家都羞愧地低下了头,赶紧回图书馆去。
不过走之前他们还眼苏葵加油打气,鼓励她以后努力写作,他们都会支持她的!
还有几人悄悄问能不能和她握个手,苏葵笑了笑,跟她们几人握了握手,把几个同学激动得面红耳赤,还问她什么时候写下一部,她们会一直支持的。
真是一群可爱的同学们。
苏葵站在那里微笑,然而所有人都进去了,却还有一个人站在原地。
李玉华看了苏葵很久,苏葵回望过去∶&ot;李玉华同学,你看着我是有什么事吗?&ot;
她嘴唇微微动了动,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所有的问题刚才大家都问了,苏葵也回答了,她还能问什么?
她转身慢慢往里面走,就在苏葵以为就这样的时候,她忽然又停下来,转身开口道∶&ot;你是因为喜欢,所以才能得到这样的成就吗?&ot;
她以为苏葵会承认,谁知却听她说道∶&ot;喜欢不一定能有成就,但不喜欢的的话,大概最后只有痛苦吧。&ot;
她怔住很久。
体谅各位同学的心情,苏葵没有再进入图书馆,而是去了京大文学研究所那里找陆子光。
她从同学们那里还知道今天在报纸上发的那篇文章,她想问一问这件事。
陆子光确实在那里,一看见苏葵就笑道∶&ot;苏葵同学,你是为这篇文章来的吧?&ot;
一边说,他一边将报纸递给苏葵。
&ot;您怎么知道我不是为了作协成员的事情来的?&ot;
陆子光笑了笑∶&ot;作协成员对你来说只是水到渠成,但这篇文章对你应该是是意义深重。&ot;
苏葵也点头道∶&ot;看来这篇文章真的不同凡响?&ot;
然而真正看完这篇文章,苏葵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惊讶了,也为什么说意义深重了。别说是别人,就是她自己也没有见过两岸作家联合发文,只为了她的一篇文章论争。
&ot;这是几位先生的意思吗?&ot;
陆子光点头感叹道∶&ot;这几位先生是用心良苦啊。&ot;
陆子光告诉她,那天几位作家回去之后,就找到了他们,了解了苏葵的文章引l起争端的始未,并且一致认为应该为这篇文章辩驳。
于是他们问去以后连夜写了一篇文意,经讨几人的商讨,最终定下l以这样类似问答的形式将所有
人的观点呈现。既驳斥了那些不实的观点,也表明他们所有人的态度。
很明显,他们成功了,这篇文章成功地让苏葵不仅是以作协成员的身份得到官方承认,更是代表大陆新马港城的作家群体一同为这篇文章,为这个作家盖上了&ot;高水平&ot;的章。
也难怪陆子光说它意义重大了。
苏葵拿着这份轻飘飘的报纸,却觉得有些沉重,她也感叹道∶&ot;大家对我这样好,倒让我不知道该怎么回报了。&ot;
陆子光笑道∶&ot;苏葵同志,你回报我们已经够多了,你为我们提出那么多有用的建议,大家都是感谢你的。&ot;
&ot;陆老师,这不一样,我既然是作协成员,那些话就是我应该说的,怎么能说回报?&ot;
陆子光却笑道∶&ot;苏葵同志,你的文章也是为了宣传,有宣传部同志的托付,作为作协的成员,为它发声也是我们应该做的。&ot;
他又笑道∶&ot;怎么样,苏葵同志,我这可是跟你学的说话方式。&ot;
苏葵笑了起来∶&ot;好吧,陆老师,您赢了。&ot;
话虽这样说,不过她心里却没有放下这件事,想着自己还能为他们提出一些好建议。
这时却听陆子光问起道∶&ot;对了,我听说那天有一个港城的朋友来找你,是谭惟伦吗?&ot;
&ot;您也知道?&ot;
陆子光却笑道∶&ot;这可不是我要问的。&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