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还不等成绩出来,就已经有新闻媒体进行采访,不仅是采访学生,还请高校老师和教育部的领导谈一谈看法。
在高考气氛席卷全国之时,苏葵这个贺县模式的组织者,高考教辅的主编却没有人来打扰。
因为,她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考试—在大学的最后一次考试。
说是考试,其实更像是对学业水平的总结和展示,只不过是把论文换成了考试的形式。
不同系有不同系的考核,东语系下面的日语专业苏葵已经不用考了,俄语系的几位教授考试灵活,并没有采取笔试的方式,而是全部采用口语。其实这比考试更难,但最能检验水平也最节约时间。
&ot;苏,你是我见过语言水平最优秀的学生。&ot;叶甫根尼拍着她的肩膀夸奖,&ot;能亲眼见到你学成毕业,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ot;
苏葵轻声开口∶&ot;教授您也要离开了?&ot;
&ot;是啊。&ot;叶甫根尼的表情带着遗憾又带着不舍。
他实在是舍不得离开这个美丽的学校,也舍不得这些可爱的优秀的学生,他很多年前就来了华国,对这里已经有很深的感情了,现在却必须要离开。
&ot;一定要走吗?&ot;苏葵说完就好像已经有了结果,只是叹了一口气,&ot;您什么时候离开?&ot;
叶甫根尼看着她温和道∶&ot;我会等着你们毕业。&ot;
就在前几天,苏联突然单方面宣布撤走在华的所有专家,撕毁了所有合同,停止了所有项目。
自从一五计划以来,苏联援助华国三百多个项目,遍布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行业。这一离开,所有项目全部停摆,给所有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
叶甫根尼等俄语系的老师就在撤离的行列之中。本来消息一出最先撤离的就是他们,但孩子们正在毕业的关头,他们不打算一走了之,起码也要等到这一届孩子毕业才能离开。
他没有告诉苏葵的是,他们昨天又接到消息,国内要求他们到八月一号之前,所有人必须全部离开。
&ot;抱歉。&ot;他说,&ot;我并不个好老师。&ot;
&ot;您已经做到最好了。&ot;苏葵没有再提这件事,,只是给了他一个温和的祝愿∶&ot;教授,祝您一路平安,希望以后还能有再见的时候。&ot;
真的还有再见的时候吗,叶甫根尼明白,这一走,也许就不会再回来了。
因为这件事,学校里的气氛很压抑,即将毕业的喜悦也冲淡了。尤其是俄语系的学生,甚至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俄语系的学生是整个京大外语系最多的,本来为他们分配的岗位也是最多的。可现在出了这件事,很多项目都已经无法进行了,他们原本要去的岗位也就去不了了。
京大为这事陷入了焦头烂额,紧急与上面协调。
在这样凝重的气氛中,苏葵完成了她的最后一场英语系的考试。
好在各个专业的考试内容和流程早就定下,外教也不如俄语系那样多,没有受到太大干扰。
这件事影响非常大,就是郑云虹脸上也不见任何笑容,考完试苏葵问∶&ot;俄语系的老师们已经走了吗?&ot;
&ot;是啊,昨天下午离开的。&ot;郑云虹叹了一口气,&ot;苏葵同学,我是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ot;
俄语系和其他外语系不同,外教占据大半,还组建了学校里唯—个俄语教研室,多年来教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是京大发展最好的外语专业。
现在他们一走,整个俄语系可以说就此瘫痪,留下那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办。
要不是现在刚好是期末,本学年的课程已经结束,还不知道会造成多大的混乱。
他们昨天离开,也就是说,还是没能等到看到同学们都毕业。
京大不止俄语一个专业,虽然没有他们在场,学校如期为所有同学举办了毕业典礼。
即便苏葵同时学习了好几门外语专业,但她本质还是英语系的学生。七月的最后一天,苏葵和英语系二十四名同学一起,领到了属于自己的毕业证书。
不过,苏葵的毕业证书和别人有些不一样。或者说证书是一样的,只不过她有很多张。
经过老师们的考虑,最终发给她的学业证明就是和每个专业学生同等的毕业证书。
只是时间有些变化。
【苏葵同学∶自一九五九年九月至一九六零年七月在我校英语系学习中,修完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京城大学,一九六零年七月三十一日。】
仅仅一年时间,她就完成了别人或许十年也完成不了的成绩。如果不是下面还有校长的签名和京城大学的盖章,还在学校里留在了档案,恐怕看到这份毕业证书的人都会以为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