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沧海桑田,日月轮转,曾经标注的显着特征会随着地壳运动而改变。”
“可唯一不变的就是天空上的星辰,所以为了方便后人寻找前人的足迹,开启先人留下的宝藏,通常藏画文都会标注天文信息。”
“星辰文明自诞生以来,人类就从未放弃过探索,可真正将观星术运用到极致的,全世界只有你们东方人。”
“从老师的学术研究报告来看,东方人是最早记录出二十八星宿,并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民族。”
“大到天文,国家兴亡,自然灾害,小到观星定位,个人命运,天气预报。”
“可以说你们对星辰的理解和运用,早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当时的学术界也是独树一帜,一枝独秀。”
“只不过如此伟大的天文学科,真正能理解的人却寥寥无几,即使是现在的东方文明,对观星术的了解也不过是略懂皮毛。”
“我的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他穷极一生只解了东方文化的三成奥秘。”凯伦的声音被风沙揉碎,他摸着地图边缘残缺的图腾,那是东方玄鸟与西方摩羯的交缠纹样。
“东方文化博大精深,即使十数年的沉淀也无法根本窥破其中的奥义。”
“他虽然被盗贼之王选中做亲传弟子,肩负光复盗贼的伟大使命,但他却不是师祖想要的那种天资聪颖的天才。”
凯伦不免的一声长叹,似乎对于这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感觉到前途一片渺茫。
没错,任何高深学术文化体系,都共同面临着同一个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就是传承困难。
如果学术理论没人继承衣钵,那么不断层都已经是一种奢望,更不要谈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完成学术上的超越。
正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传承与科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并非不断的积累前行,更多的时候它是在不断退化。
越是高深的学问,寻找传承人就越困难,因为这里不仅有唯物主义,还有唯心主义论。
当年张衡能让地动仪龙口吐珠,现在的学者却连齿轮咬合原理都争论不休。
所以,想要明白东方的哲学文化。
就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量变引发质变的神奇效果。
就拿盗贼传承来说,年轻的盗贼之王早已名震天下,无人不识。
可机关老人大半生都在破译老师留下来的puzzle,可直到耄耋之年,依旧没能取得老师年轻时的成就。
真可谓是“青春做赋,皓首穷经。”
青黄不接,或许是每一位时代巨人的共同的遗憾,菲西鲁斯又何尝不能理解其中的心酸和苦难?
可他知道,凭借自己之力,注定无法复刻老师的辉煌时刻,他能做的只有燃烧自己,为后辈们点亮前进道路。
如今的凯伦,之所以能够在这英雄辈出的年代占得一席之地,他的老师菲西鲁斯功不可没。
他的成功无疑是窃取了菲西鲁斯多年的理论实践。
时也,命也。
佛说众人有七苦。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
有些东西就是这样,强求不来的,但却是每修道者轮回的必修课。
所有的一切也只能换来悠悠的一声叹息,如同风吹动的流沙,路过而无痕。
乔南望着前路轻轻的说道“走吧。。。”
一行人随着凯伦所指的方向一路前行,漫天黄沙没有让他们的脚步停留,遥远的路途也没有让他们感到畏惧。
只有一去不回头的坚毅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