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搞,还是要给国产大飞机搞配套的。
一旦民用发动机研制不够顺利,那么国产大飞机的研制进度也会被耽误。
一旦民用发动机搞出来不够好,也会导致国产大飞机的整体性能受到影响。
如此难上加难。
以至于重启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建议两条腿走路。
也就是一边研制配套的国产发动机,一边争取引进西方现有的先进发动机。
即便国产发动机研制不顺、性能不佳,采用国外进口发动机的国产大飞机,也不至于被耽误。
尤为关键的是,西方老牌航空发动机企业,经验丰富、技术先进、产品成熟,找他们供应市面上正广泛应用的发动机,性能和可靠性也有保障。
哪怕价格贵不少,哪怕产能受制于人,但用着也安心不少,并且还能有利于国产大飞机研制成功后,在西方通过适航取证,从而打开国际市场销量。
然而……
‘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好处虽多,但却被赵瑞龙一票否决。
赵瑞龙给出的理由很简单。
龙国商飞本就要和西方的波音空客抢饭吃,西方哪能那么好心,提供又好又不贵的现役发动机?
即便要提供,也不知道需要谈判多少年,谈成了后,售价、产量、供应周期等都是别人说了算。
一架就需要装两台发动机,你想年产上百架大飞机?
可人家就只给你提供几十台发动机,你能咋办?
一问就是材料供应不畅、生产过于繁忙等各种理由。
而且就不提供最先进、最省油的。
说帮忙在西方通过适航取证,也毫无实际行动。
如此既暴赚你的钱,还不帮你的忙,你能咬他一口?
爹有娘有,都不如自己有。
航空发动机这么缺一不可、至关重要的部件,岂能受制于人?
而且断了从国外引进的这条路,还能更加专注的走自主国产化这条路。
否则老想着自主研制不好,还可以从国外引进。
就不会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
当然。
这只是赵瑞龙,一票否决之时,给出的理由。
还有一个原因,赵瑞龙没说。
那就是作为穿越者的他,深知西方的一贯套路。
,!
穿越前的那个世界,国产大飞机项目就上了当。
从论证立项到首飞成功,再到投入商业运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费。
小批量量产之后,产能一直提不上去,国外的适航取证也进展缓慢。
哪怕陆陆续续生产了很多架,已经安全平稳运行了很多架次,输送了大量旅客。
可是包括发动机在内,大量核心部件和系统受制于人。
不仅价格不菲,还供应不足,导致成本压不下去、产能也提不上来。
通过国外的适航取证,打开国际市场更是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