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念堂一脸严肃:“在过去,也许这些东西真的没什么用,根本就是防不胜防的。而且人们会觉得,就算是别人知道了这些东西,那些人又能做些什么呢?”
黎尚听到这里已经知道顾念堂想要说什么了,他悠然开口:“可现在,再加上AI的技术……就足以产生虚拟亡灵出现的一幕。”
顾念堂接连点头:“还有,和黎指之前分析的一样,现在他们只是在进行尝试,只有在年轻人死亡后,以AI亡者的形象出现,而将来呢?谁能想到他们会做出什么事?”
顾念堂说到这里,面容发白,露出无奈的惨笑:“也许有一天,一个虚拟的我,甚至会在我的父母亲人那里取而代之吧。”
“而让我觉得最可怕的是,目前,这是一个监管和警方都望尘莫及的地方,这是我们的视线盲区。甚至立法的速度都已远远赶不上这些新技术发展的速度。”
他的技术已经算是警队之中的佼佼者,依然无法完全把背后的程序完全排查出来,而且这工作也不是他一个人,一组人能够完成的。
就算是发现了这些,又要怎么去抓那些背后的人呢?
这样的事情又适合于怎样的判罚?
技术还在不断更新换代,他们能够跟得上那些人的开发速度吗?
对此,身为一个执法者,顾念堂依然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事到如今,黎尚也对一些不时产生的所谓监视感找到了缘由。
两年前,那些人从百合园区逃出,应该带着几名园区内的核心技术人员,还有部分园区的赃款。
那些人利用这些布局,不仅做出了洗钱网站,还在偷偷以天使投资和股权变更的方式渗透入各种的互联网小公司。
随后把一些他们所需的程序伪装成垃圾代码,逐步在更新时,加入各种软件。
对方并不需要内鬼,也不需要黑入什么网站,现在警用的流程也早已经有了手机版,只要破解一个中层的手机,他们的动作在对方的眼中就会变得宛如透明。
甚至可以看到警方的流程,警务的信息。
对方可以做出一切防范来阻拦他们的行动。
只是取决于对方有多少的人力,要下多大的功夫。
他甚至会庆幸于这个犯罪组织图谋太多,还要干很多事,人手不够充足。
而他的习惯是用任务机,贺临的那款老手机实在是安装不了太多的程序,只有几款基本的,保证生活所用。
在之前的乌鹊山事件后,他们去了一趟欣城,之后又迅速出国,随后到了省厅。
否则的话,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落在对方眼中。
第213章20“贺临,好久不见。”……
随着对案件调查的不断推进,各种新的设备以及各种保密措施逐步到位,专案组近期的工作进展尤为顺利。
周二的下午,贺临收到了一个消息,省内近期要举行有关数字经济与虚拟AI共生的高峰论坛,举办的时间就从这周四开始。
领导觉得和他们近期的案件有些关联,给他们发了一些峰会的门票。
徐厅还专门过来给黎尚和贺临打了个招呼:“你们查案子进展迅速,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这么大的案子肯定不是几天就能破的。现在和那些违法犯罪的战斗已经不光是枪战、肉搏,也要比拼智慧,特别是在网络、经济等阵地,绝不能输。下面的警员要注意个人的提升,多学习现在的技术,和那些高科技人才多做交流,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可以作为外聘专家聘请过来。”
贺临连连称是,他和徐厅聊了一会。
黎尚在一旁若有所思。
等贺临聊完,黎尚问徐厅:“如果我们找到了合适的人选,是否可以向您要几个进人的名额?”
黎尚感觉得到,案子查到现在,特别是在技术层面,已经不是现有的警员和警务力量能够完成侦办的了。
徐厅连忙点头:“那自然是可以,只要是技术够硬,可以走特殊人才引入,比如针对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AI技术之类,本来我们就有绿色人才通道。”
这是提升现代警务力量的当务之急,对此,领导们也是求贤若渴。
黎尚向徐厅问了一些细节,包括名额和薪资待遇等,问清楚了以后回到了办公室。
贺临最近看案卷看到头昏脑胀,忙碌了一会又过来找黎尚聊天,他手里拿着那几张票问:“你有时间吗?后天我们一起去看看?”
黎尚却摇头婉拒了:“特警那边有个行动,你回头带着顾念堂和网警那边的人过去吧。”他低头了片刻,又抬起头来叮嘱贺临,“还有,小心一点。”
贺临点头道:“明白,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就是去收点名片的,具体等我们回来再商量。”
黎尚对徐厅说的,从峰会上邀请几名专家这件事不报多少的希望。反而有些隐隐担心。
论那些技术范畴,是对方的阵地,万一找个专家来助阵,结果正踏入了对方布下的陷阱,那这案子可就不用查了。
黎尚又道:“另外,我这里在通过基地尝试联络一些技术人员,只是还没收到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