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夏侯叔父想要北上,需我军调兵遣将接管广陵等地才行,不然闹不好,打下来的广陵郡,就可能成为江东再犯之地。”
“今下我军主力被他这样拖着,根本就无法抽调兵力接管广陵,即便抽调了,也不足以支撑起广陵的防务。”
“所以他这是拿自己的命,来换刘玄德他们的命?!”
一旁的夏侯楙,难以置信的看向曹昂,随即又看向前方战场,这一刻,在夏侯楙的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神色。
作为夏侯惇的次子,对一些事情,夏侯楙是知晓的,当初的兖州之乱,自家父亲,就是在拿命为曹氏守住最后一丝生机。
当然了,除了他父亲以外,还有荀彧、程昱他们,也正是这样曹操对于他们是不一样的。
当然最特殊的还是属夏侯惇了。
别看曹操迎天子归许后,成为了当朝司空,别人就叫明公、司空之类的敬称,但夏侯惇呢,依旧跟先前一样,唤曹操表字。
关键是曹操还很高兴。
这就不是带资入股那样简单的事儿。
似夏侯惇这样的,在曹操麾下可不少。
曹仁、曹洪不也一样?
跟曹操关系更近。
但夏侯惇干的事儿,他们可不敢干。
当一方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上位者也好,底下人也罢,都会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要是没有转变好,那就不具备问鼎天下的底蕴,或者就算问鼎天下了,但国祚也是不会长久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眼下的曹氏,就处在这个境遇下。
在北的曹袁之战,如果曹操率部打赢了,那所部势力就会出现转变,曹操的威望会更高,底下的人谁要是敢动摇曹操的威望,那下场就是一个,死!!
原有轨迹上,助曹操取得官渡大战胜利的许攸,不就是分不清形势,再加上私底下干的一些事,才被落了个极惨的下场?
演义中,许攸是被许褚当众枭首。
正史中,许攸是被曹操下令逮捕。
但不管是哪一种啊,许攸死了是事实,这人啊,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要是分不清楚形势啊,明辨不了是非,别管先前立下多大的功,那下场都不会好的。
也正是这几日,曹昂猜到关羽为何会这样做,有些事他想的就很多,一旦官渡之战如他所知的那样取胜,他该如何在曹氏中自处,当然,这不是针对他与曹操,有丁氏在,他父子俩不会有啥隔阂,但是各自身边的人呢?有些时候,这事儿不是一两句话挑起来的,这是利益受到牵绊才积攒出来的。
曹昂想给曹氏夯筑更坚实的根基与底蕴,以缩短一统乱世的时间,那么他必须要直面一些事情,哪怕有曹操的支持与默许,他也要去主动做些什么,否则这天下啊,在所难免的会乱起来。
这也是曹昂为什么不急着征伐江东的原因。
甚至在此之前,搞了一次次必定会失败的刺杀,以此来提醒孙策。
这为的就是叫孙策为了割据一方的野心,在内外压力之下,去持续不断的压榨江东诸族,以此来跟所部抗衡对峙。
孙策把一些事做了,那曹昂他就不用做了。
把长江以南逐步发展起来,人口逐步增多,牢牢掌控在曹氏的手里,这就是今后抗衡北方诸族的底牌!!
五胡乱华是一个分界线。
这件事,的确给华夏带来沉重损失,死掉了不知多少人,但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大批有底蕴,有根基的群体开始南迁,以开启一个新的篇章。
其实真要细数下来,几千年的华夏历史,这不止是王朝更迭史,这更是特权群体的演变史!!
曹昂要以自己的方式,避免九品中正制的出现,这起了一个很坏的头,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继而衍生出了一个个门阀势力,由此造成的破坏与危害更大!!
“撤兵吧。”
曹昂的声音再度响起,叫不少人心下一惊。
“派人去关羽所部大营,给关羽带话,明日在两军阵前,我将宴请关云长,就看他敢来不敢。”
“公子!!”
“大兄!!”
曹昂接下来讲的话,让不少人脸色大变,一个个出言想要劝说什么,但曹昂理都没有理会,一勒缰绳转身朝大营而去。
可这一幕叫众人看到后都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