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和宜妃姐妹都有了春秋,尤其是郭太嫔,那年纪比宜妃可大了不少去。按这个时代的说法三人都已经高寿到了喜丧的年纪。
小姑娘若不提前将亲事提上日程,说不定就要赶上孝期了。
这三老太太若是组团离开也还好,若是抻着来太后一年,宜太妃三年,郭太嫔同宜太妃,她的孝期在五爷和胤禟这里也是三年。里里外外七年过去了,介时再挑成亲的吉日,弄不好就是小十年。
这期间若是再赶上国丧湘云想到这里不由打了个哆嗦。即便不是国丧,想一想先帝那么多的儿子可都是胤禟的兄弟,小姑娘的叔伯。这些人里要是谁再有个三长两短的,小姑娘三四十岁前不用干别的了,不是在这个孝期里扑棱,就是那个孝期里徘徊。
这么一算,这个亲事,好像还真得早点办。
对胤禟对视一眼,湘云便靠在胤禟怀里一边玩着胤禟的手,一边问胤禟:“那些少年如何了?”
“已经派人接他们入京了。”想到小世子的计划,胤禟到底还是头疼的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你之前信里不是说额娘她们要搬到贾家的大观园去住?这次回京了就搬吧。”
那些少年进京后肯定是要安排在自家府里的,想一想就觉得以后的日子消停不了。宜妃姐妹都上了年纪,还是搬出去吧。
至少大观园那边肯定清静。
湘云抽了一回嘴角,哪怕天□□热闹,爱八卦,她都觉得未来的日子一定会闹腾得她都会接受不良。
“一会儿用过膳,我便跟额娘她们说。到时候咱们也去那边挑个院子,受不了的时候就搬过去清静几日。”
胤禟:“嗯。”
~
这次宜妃姐妹不用给五福晋撑腰,所以照例回的保龄候府。二人先回自己的月亮湾洗漱更衣,之后湘云收拾好后便过来了。
四爷最近去了畅春园,小姑娘和贾蘅也都跟了过去。他们回来后让人去捎话,但瞧着时辰今儿怕是回不来了。
在月亮湾外面的星星屋用的晚膳,膳毕湘云和胤禟便你一言我一语的将小姑娘要在家里选夫的事跟俩老太太说了。
哪怕再思想前卫,小姑娘这样的在老人家眼里也多少有些离经叛道。不过前有一对不着调的父母,再加上俩老太太习惯性的认为自家孩子不好都是先帝不好,到也偏心眼的又对先帝进行了一回措辞严厉的声讨。
搬家也要挑吉日吉时,而且大观园如何俩个小老太太只知道修得美轮美奂却没什么概念,于是四人当即便决定明儿用过早饭便去那边转转。
大观园那边有看园子的,更有进行日常维护修缮的。想要搬过去,几乎不需要再添什么东西。
翌日用过早膳,胤禟便和湘云引着宜妃姐妹去了大观园。
大观园修得不错,维护得也极好。宜妃姐妹一来便喜欢上了,不过姐妹俩从来都是住在一处,看着每处小院都有段距离的二人,便决定挑最大的一处院子居住。
二人这般年纪,屋子里也不用布置什么书房,两人除了卧室外,其他的都可以共用一处。
两人什么好地方都住过,不想一路走来却一眼就相中了远处几百株杏树,近处小菜园子,用篱笆扎墙的稻香村。
既相中了稻香村,搬过来前就是抓紧时间再细细的收拾一回屋子。
从这处出来,湘云又引着几人去了早年她和黛玉偶尔过来小住的院子。因想着之后可能也会住过来,湘云便让人将这处也收拾出来。
又给小姑娘和贾蘅各收拾出一处院子,小姑娘的那处湘云并没怎么上心。到是贾蘅那处院子却是早年宝玉成亲前住过的。
凤姐儿让贾桂在大观园成亲,便有一直住下去占为已有的打算,也因此惜春是想都不想就拦了下来。之所以宜妃姐妹住到大观园里惜春不拦着因为惜春和湘云都明白,就算住得再久,俩老太太也住不了几年。
毕竟年纪在那里摆着呢。
说句不客气的,一但这俩老太太里有一个没了,无论是胤禟还是五爷都不会再叫另一个老太太孤零零的一个人住在这诺大的园子里,势必要接回自家奉养。
也正是这般过于现实的结局,惜春和湘云才不觉得让这俩老太太住在这里有什么问题。
至于将来人没了,后事怎么办?
按规矩,必须是在五爷的恒亲王府里办。
……
宜妃姐妹出宫的时候是几乎将早前侍候她们姐妹的翊坤宫旧人都带出来了的。家常侍候的宫女太监和翊坤宫小厨房的厨子们,再加上湘云从自家拨过来的粗使下人和侍卫,两个说书的女先生,人组成的奏乐及清唱的乐人班子。养猫养狗,照顾仙鹤鸳鸯等小动物的下人;侍弄花草的花匠,针线房的绣娘;因大观园里还有处小庵堂,湘云还特意去请了一老一小两位比丘尼回来负责每日上香念经,以便这俩老太太心血来潮逛到这里时不会扫兴……